

1.牽制困擾。
1.謂以毯鋪路。
原指席子鋪在地上供坐臥◇泛指在地上坐臥席地依墻而坐。
1.以地為席以天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臥。
1.坐席的首位。
1.船帆。
1.即席門。喻家貧。
1.謂飲食豐盛,生活闊綽。
1.亦作"帝履豐厚"。
2.謂生活好,福澤厚。
3.指闊綽。
1.坐席與障雨用的蓋。《禮記.曲禮下》"j策﹑幾杖﹑席蓋﹑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門。"孫希旦集解"席,坐席也。朝內卿大夫視事之室,蓋有君所常設之席,故不可持席以入,嫌其自表異也。蓋以御雨,亦以表尊,朝位在庭,雨則廢持蓋,嫌其表尊也。"一說謂喪車蓋。參閱《禮記.曲禮下》鄭玄注。
1.亦作"席藁"。
2.以稿薦為坐席。古時臣下表示請罪的一種方式。亦用作居喪的禮節。
3.指貧家的坐臥之具。
1.席藁。藁,指用禾稈編成的席子。坐臥藁上是古人請罪的一種方式,因以指請罪。
1.見"席槀"。
1.《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孔穎達疏"函,容也。既來講說,則所布兩席中間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畫也。"謂師生間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畫◇用以指講學。
1.以草席臨時搭造的號房。
1.猶蓬戶。指貧寒之家。
1.塞北牧草名。亦稱塞蘆,可飼馬。
1.席子和草薦。亦泛指鋪墊物。
1.憑借;倚仗。
1.唐人宴飲時以一人為錄事,執行酒令,稱席糾,亦稱酒糾。
1.鋪墊用具。
像卷席子樣收刮個精光將財物席卷而去|席卷天下,包舉宇內。
1.見"席豐履厚"。
1.古帽名。以藤席為骨架,形似氈笠,四緣垂下,可蔽日遮顏。
1.宋李巽年輕時累舉不第,其鄉人諷嘲曰"李秀才應舉,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時得離身?"后李巽仕至度支郎中,遺鄉人詩曰"當年蹤跡困泥塵,不意乘時亦化鱗。為報鄉閭親戚道,如今席帽已離身。"事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即因以"席帽離身"指讀書人應科舉考試及第做官。
1.以席為門。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后世以"席門"喻指清貧之家或隱者之居。
1.見"席門窮巷"。
1.亦作"席門蓬巷"。
2.形容所居之處窮僻簡陋。
1.筵席上與主人相對的客位。
2.筵席。
3.指筵席上的酒菜。
1.即細篾兒。用葦子﹑竹子﹑高粱稈等的皮劈開而成的細長的薄片,用來編席﹑簍子﹑草帽等。
1.猶言幕府座上。指舊時軍政大吏的府署。
1.見"席褥"。
1.亦作"席蓐"。
2.席與褥。泛指鋪墊之具。
1.謂坐臥于草薦上。古代居喪的禮節。
1.筵席之上首。
2.指筵席上。
3.指儒學。
1.見"席珍"。
2.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1.猶乘勝。憑借勝利的有利形勢。
1.倚仗勢力。
1.指筵席上坐在首位的貴客。
在會場上所占有的座位。在現代議會中指當選的人數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的席位|在議會競選中獲得超過半數的席位。
1.用席搭蓋的簡易房子。
1.筵席西首。
2.對他人的敬稱。
3.臥席之下。
1.舊時居喪者以薪草為席,以土塊為枕,以示哀苦之意。
1.亦稱"席上珍"。
2.《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寶。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學。
1.用蘆葦﹑竹篾﹑蒲草等編成的鋪墊用具。
1.首席。
1.出其不意地攻取。
1.猶珍藏。
1.因順常道。《老子》"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張松如校讀"馬敘倫曰'襲習古通。《周禮.胥師》注曰"故書襲為習",是其例證。'此言因順常道也。"一說為熟習常道。襲,通"習"。見河上公注。一本作"習常"。
2.沿襲常規。
1.襲用常言,堆砌瑣語。謂行文風格不高。
1.尸服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