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動詩興。
1.濾酒。
2.斟酒。
1.疏導。
1.分流,支流。
1.疏導分散水流以緩和消除災情。
1.猶斟酒。
1.羽毛豐滿貌。
1.眾多貌。
2.羽毛豐盛貌。
3.形容服飾美盛。
1.羽毛初生時濡濕黏合貌。襹,通"?"。
2.用以形容草木濡濕之狀。
3.引申為散亂重疊貌。
1.羽毛豐盛貌。
1.毛羽始生貌。
1.五代后周郭威(太祖)無子,以后兄柴守禮子榮(世宗)為養子。宋禮與大官僚王溥﹑汪晏﹑王彥超﹑韓令坤等人的父親同住洛陽,相互勾結,仗勢橫行,時人鄙稱為"十阿父"。參閱《新五代史.柴守禮傳》。
1.指老人的十種反常情態。
中國民間對古代主要冷兵器的統稱。源于十八般武藝”,后演變成十八般兵器”。
中國武術術語。各種器械武術的總稱。有小十八般”和大十八般”之分。前者指刀、槍、劍、戟、棍、棒、槊、fddf!⒏、鉞、鏟、鈀、鞭、锏、fde1!⒉妗⒏輟⒚;后者指弓、弩、槍、刀、劍、矛、盾、斧、fe3d!㈥、鞭、锏、撾、殳、叉、杷頭、綿繩套索、白打。
1.(1)占筮時,三變成一爻,一卦六爻,故十八變成一卦。《易.系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2)佛教謂羅漢﹑龍女等入定時顯示的十八種神變。《景德傳燈錄.提多迦》"說偈已﹐踴身虛空﹐作十八變。"又﹐《譚空和尚》"師曰'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尼曰'變得也。'"后以"十八變"泛指變化多端。如女大十八變;黃梅天十八變。
1.見"十八地獄"。
1.十八賢的敬稱。
1.指漢初功臣十八諸侯。即酂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宣平侯張敖﹑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魯侯奚涓﹑汝陰侯夏侯嬰﹑潁陰侯灌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安國侯王陵﹑棘浦侯陳武﹑清河侯王吸﹑廣平侯薛歐﹑汾陰侯周昌﹑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蟲達。又,漢班固《十八侯銘》有留侯張良﹑曲逆侯陳平﹑襄平侯紀通,而無奚涓﹑薛歐﹑丁復。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參閱《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顏師古注。
1.宋代行政區劃。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內為十五路,到仁宗時,又增三路,共為十八路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陜西﹑淮南﹑江南東﹑江南西﹑峻南﹑峻北﹑兩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廣南東﹑廣南西。到神宗元豐末,又分為二十三路。參閱《文獻通考.輿地》﹑《宋史.藝文志三》﹑《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
1.清康熙時分長城以南行政區為十八省,即河北﹑江蘇﹑安徽﹑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沿用為中國內地的代稱。
1.十八代。極言世代之多。
1.即十八般。
1.指贛江十八處險灘。即贛縣的白澗﹑天柱﹑小湖﹑鱉灘﹑大湖﹑銅盆﹑落瀨﹑青洲﹑梁口九灘;萬安縣的昆侖﹑曉灘﹑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綿灘﹑漂神﹑惶恐九灘。亦指第十八灘,即惶恐灘。
1.指晉廬山白蓮社中十八賢人慧遠法師﹑劉遺民﹑雷次宗﹑周續之﹑宗炳﹑張野﹑張銓﹑西林覺寂大師﹑東林普濟大師﹑慧持法師﹑羪賓佛馱耶舍尊者﹑羪賓佛馱跋陀羅尊者﹑慧睿法師﹑曇順法師﹑曇恒法師﹑道炳法師﹑道敬法師﹑曇詵法師。
1.唐太宗開文學館,命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收卒,劉孝孫補入)﹑褚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令閻立本繪象褚亮題贊∨《十八學士寫真圖》。參閱《舊唐書.褚亮傳》。
2.唐玄宗開元年間,以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弇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余欽﹑孫季良十八人為學士,命董萼繪象。參閱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名臣》﹑元白琫《湛淵靜語》卷二。
1.見"十八層地獄"。
1.指李姓。李字拆開則為十﹑八﹑子三字,故稱。
1.舊時身邊佩帶的一種飾物。用十八顆圓珠串成,珠子的質料不一,大多用香木或香料制成。
1.古代一種求神治病的迷信活動。
1.謂變化多端。
1.謂十倍百倍。伯,百。
1.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
1.清代曲藝的一種。原為"鳳陽花鼓",后漸與"蓮花落"融合,稱為"彩扮蓮花落"。用鑼﹑鼓﹑鐃﹑鈸等伴奏。亦指為此種曲藝伴奏的數種樂器。
1.元本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他那里,謾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十步九回頭"形容戀戀不舍◇用于比喻猶豫不定。
1.見"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1.見"十部從事"。
1.東漢靈帝時宦官張讓﹑趙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稱。十,取其成數。
1.謂相當穩妥可靠。
1.指唐宋時期的十大散文家。即唐韓愈﹑柳宗元﹑李翱﹑孫樵﹑宋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參閱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1.指宋金人所作并廣泛流傳的十首詞。即蘇小小《蝶戀花》﹑鄧千江《望海潮》﹑蘇軾《念奴嬌》﹑辛棄疾《摸魚兒》﹑晏幾道《鷓鴣天》﹑柳永《雨霖鈴》﹑吳激《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松年《石州慢》﹑張先《天仙子》。
1.即十殿閻王。冥界主管地獄的十個閻王。
1.謂多次沖擊均能破敵。形容作戰勇猛。
1.古稱玉有十種特質,因用以比喻君子的十種美德,即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語本《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搑瑜,瑜不搑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1.指兩漢的十余位皇帝。"十",取其成數。
2.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
1.佛教謂主管地獄的十王所居的宮殿。
中國封建法律規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種重大罪名。包括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中國封建王朝所訂的十種大罪,犯其中一罪者,就不能赦免◇以十惡不赦”形容罪大惡極,不能饒恕。
1.謂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
1.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時常碧,故稱。
舊譯十二銅表法”。古代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法律。制定于公元前451年。因刻在十二塊板上,故稱。內容包括傳喚、審理、執行、家長權、繼承與監護、所有權與占有、房屋與土地等。是留傳下來最早的古羅馬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