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貧困之極。
1.明亮貌。
1.即麥芽。穬麥水浸發芽后﹐經曝干炮制而成。中醫入藥﹐有消食和氣的功效。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四.糵米》。
1.敗壞;損失。
1.遮掩。
1.缺月。蟾﹐蟾蜍﹐指月。
沒有達到原定生產數量;欠產上半年~原煤500多萬噸 ㄧ改進管理制度,變~為超產。
1.謂缺損與完滿;失敗與成功。語出《莊子.齊物論》"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1.相互問難。
2.敲擊,打動。
1.猶中流擊楫。
1.謂構思而發為文辭的思維活動◇因用指作文賦詩。語本晉陸機《文賦》"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
1.扣除,減去。
1.撫劍,按劍。常用以表達悲歡情緒。
1.相傳春秋時衛人寧戚家貧,在齊,飯牛車下,適遇桓公,因擊牛角而歌。桓公聞而以為善,命后車載之歸,任為上卿。見漢劉向《新序.雜事五》◇以"扣角"為求仕的典故。
1.見"扣角"。
1.叩門,敲門。
2.謂扣門獻策。
1.亦作"扣刻"。
2.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給。
1.見"扣克"。
1.猶拳拳。懇切﹑殷勤之意。
2.美好貌。
3.扣子。
1.拍浪。謂浪跡江湖。
用強制手段把人或財物留住不放由于違章,交通警~了他的駕駛證。
1.拉住馬不使行進。
2.《史記.伯夷列傳》載周武王伐紂,伯夷﹑叔齊扣馬而諫,不聽,乃逃入首陽山◇以"扣馬"為直諫之典。
1.敲門。
1.納縫。
1.見"扣盤捫燭"。
1.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日之與鐘鑰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后因以"扣盤捫燭"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1.見"扣切"。
1.用金玉等鑲嵌的器物。
1.亦作"扣砌"。
2.用金玉鑲嵌的臺階。
3.引申為朝廷。
1.猶扣問。
排球運動技術名詞。運動員躍起在空中用手奮力擊球的技術。包括助跑、起躍、擊球和落地等動作。是最積極有效的進攻方法。有正面扣球、勾手扣球等。
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
1.按照一定的日期。
1.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術語。謂猛烈攻擊,使對方難以還手的動作。
1.按一定數額折算或結算。
1.以手指天。多以表誠心。
1.猶當堂。
打折扣時扣除的金額。
1.詢問;討教。
1.用指彈弦。
2.安在弓弦上。《詩.大雅.行葦》"既挾四鎍"﹐唐孔穎達疏"射用四矢﹐故插三于帶間﹐挾一以扣弦而射也。"
1.手擊船邊。多用為歌吟的節拍。
1.捶胸。形容心情迫切或悲憤。
1.繡花方法之一。
拘留;扣留犯人已被~。
1.登門拜訪。
1.克扣。
1.見"扣鐘"。
1.拴住;扣押住。
2.截止;限定。
3.謂抓牢一個問題探求。
①條狀物打成的疙瘩。②紐扣。③章回小說或說書在最緊要、熱鬧時突然停頓的地方。扣子能引起人對下一段情節的關切。
1.古代曲名。采菱之歌。
1.聚集;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