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蜜蜂。
1.謂清點房產。
1.八股文中的第五段文字,是正式議論的第一部分。
1.猶起死。
2.從墳墓中挖出死者的骸骨。
1.猶起更。古代擊鼓報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
1.猶起痿。
1.以卦象占卜。
1.罷免家居或丁憂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
1.謂出仕。
1.謂把棺材從喪家或厝地抬走,出殯入土。
1.謂塾師授館開學。
1.把炒煮好的食物從鍋子里盛起來。
2.謂準備炊具上灶。
1.指我國古代神醫扁鵲的故事。虢太子尸躡,扁鵲活之。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2.泛指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
1.走過;站往旁邊。
1.走陸路。
1.取名號。
1.使禾苗直立復蘇。
2.使禾苗茁狀成長。
1.舊時詩文寫作有起﹑承﹑轉﹑合等章法,"起"是指開端,"合"是指結束全文。
1.謂起飛。
1.猶起哄。
1.亦作"起哄"。
2.謂許多人在一起胡鬧生事;搗亂。
3.打趣;開玩笑。
皮肉裂開(多形容被打傷重)周瑜用苦肉計打得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1.開玩笑的話。
1.包裹在外面的堅硬外皮。
2.喻指表面的東西。
1.清代儲藏皮革的倉庫﹐是內務府所設的六庫之一。
1.皮革制作的靴鞋。
1.猶賴皮。
1.形容人消瘦不堪。
1.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評論。《春秋》﹐相傳孔子所修﹐意含褒貶。借指評論。
1.謂胸中熟悉晉代故事。
1.不著實的意思。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內心而不講出來的評論。陽秋即《春秋》,借指評論。相傳孔子寫《春秋》,寓含褒貶而不直言。晉簡文帝母煮名阿春,晉人避諱,以陽”代春”。
1.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1.古代用水牛皮制成的防御武器﹐作戰時用以遮蔽城墻上的崩缺處。
1.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的并稱。二人友情深篤﹐詩風相近﹐互相唱和的詩篇很多。
1.禽獸的皮和毛的總稱。
2.引申指皮裘。
3.人的皮膚和毛發。泛指人體的淺表部分。
4.比喻表面的﹑膚淺的東西。多指學識。
籽棉經軋棉機加工去除棉籽后所得的棉纖維。主要供棉紡廠作紡紗原料用。
1.刀割面皮。
2.浮皮;表面。
1.指像膜的薄皮。
1.中醫稱上下眼胞。
1.皮制的袋。
2.借喻人畜的軀體。
1.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風器具。
1.毛皮制的長袍。
1.形容傷勢很重。
1.形容傷勢嚴重。
1.明代所鑄的一種薄而小的銅錢。
1.皮制的刀劍套。
1.皮箱。
1.游戲用具。用橡膠制成的空心球﹐有彈性。
1.毛皮的衣服。
1.見"皮之不存﹐毛將安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