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叛逃走。亦指叛逃者。
①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游絲蕩漾,殘紅堆擁|游絲軟系飄香榭。②鐘表里的彈性元件,用以控制擺輪做等時往復運動。
1.宋吳說創造的一種書體。因連綿不斷,狀若游絲,故名。
1.謂不專一的心思。
1.猶言胡思亂想。
1.恣意游覽。
1.游船。
1.典出《文選.陳琳》"蓋聞過高唐者,效王豹之謳;游睢渙者,學藻繢之彩。"李善注"《陳留記》曰襄邑,渙水出其南,睢水經其北。《傳》云睢渙之間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繡,日月華蟲,以奉于宗廟御服焉。"李周翰注"睢渙,二水名。其處人能織藻繢綿綺,有游于此者,亦將學其風土所為也。"后以"游睢"謂學藻繪之彩。
1.遇經濟困難,外出向人求索。
1.游說。
2.閑談;清談。
3.謂言談浮夸不實。
4.稱揚。
1.謂沒有根據信口亂說。
1.見"游兆"。
1.指游覽探勝。
1.謂憑借游說以從事邪惡活動。
1.亦作"游畋"。
2.出游打獵。
1.見"游田"。
1.影響植物開花結果的多余枝條。
1.猶游覽。
2.指縱目遠望。
專供游覽用的小艇。船型輕快、優美,舒適,耐波性好。利用內燃機或風帆作推進動力,或兩者聯合應用。
1.嬉游的小孩。
1.指淤泥。
1.見"游玩"。
1.亦作"游抏"。亦作"游耫"。
2.嬉游玩樂。亦指游覽賞玩。
1.交游;往來。
2.到某處閑游。
1.放眼觀望。
1.潛心文字。
2.指浮泛的文字。
1.猶言游學問道。
1.供游覽的景物。
1.游行霧中。
2.指浮動的霧。
1.指古代帝王春秋兩季的巡行。
1.猶行止。
2.游玩與休憩。
1.游玩戲耍。
1.交往親近。
2.由熏染養成的習性。
1.謂在宴會上任意離席走動,調換坐位。
1.遷移。
1.指游覽者的步履。
2.借指游蹤。
體育運動的一類。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前者如下棋、積木、打牌等◇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并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
1.指以游戲態度所寫的詩文。
1.猶言游戲人間。
1.見"游戲筆墨"。
1.在人間嬉戲。
2.活在世上的婉辭。
3.指玩世不恭﹑以人生為游戲。
1.見"游戲人間"。
1.佛教語。意為自在無礙,不失定意◇指達到超脫自在的境界。
2.謂深通某事而以游戲出之。
3.指游戲之奧妙﹑訣要。
4.指深諳游戲之奧妙﹑訣要。
西方美學理論之一。初由德國康德提出,后經英國斯賓塞、德國席勒等繼承發展。認為藝術創造活動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是人用過剩精力從事的游戲活動,借以創造一個自由的天地。故藝術起源于游戲。該理論在西方美學中有很大影響。
1.古稱豪爽好結交,輕生重義,勇于排難解紛的人。
2.猶任俠。
3.指無賴之徒。
1.交往親密。
1.子游(言偃)與子夏(卜商)的并稱。兩人均為孔子學生,長與文學。見《論語.先進》。
1.漫游仙界。
2.指晉郭璞所作《游仙詩》。
3.泛指游仙詩。
詩體名。作者借描述仙境”寄托思想感情的詩歌。以晉代何劭、郭璞所作《游仙詩》為最早◇世也有不少以游仙詩”為題的作品。
1.傳說中的枕頭名。
1.亦作"游閑"。
2.優游閑暇。亦指優游閑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