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靈敏迅速。
1.謂一家之主。
家庭內戶主本人以外的成員,也指職工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員。
1.舊指記述有關個人履歷﹑三代﹑鄉貫﹑年貌等的表狀。
1.見"家資"。
家財;家產~耗盡。
1.見"家資"。
以血統關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組織,包括同一血統的幾輩人。
1.生產資料為家庭所有,法律﹑禮教以保護家庭為基礎,一切由家長支配的制度。
1.對人稱自己的祖父為家祖。
1.痂皮。
1.中醫學名詞。一種皮膚病。
1.傷口或瘡口表面上由血繡和纖維蛋白凝結而成的塊狀物﹐傷口或瘡口痊愈后自行脫落。
1.筷子和羹匙。
1.見"梜欏"。
1.亦作"梜羅"。
2.木名。葉可飼蠶。
1.筷子。
1.胡笳吹奏﹐音聲悲愁。多用以形容懷念或悲切的心情。
1.古代軍中用以指揮節度士兵的樂器。
1.謂胡笳吹奏之聲四起。
1.笳聲與鼓聲。借指軍樂。
1.亦稱"笳鼓之徒"。
2.指衙門中兇惡的吏卒。
1.見"笳鼓人"。
1.即胡笳。古代管樂器名。
1.形容氣候嚴寒。
1.古代軍中樂器笳與角的并稱。多借指軍號。
1.胡笳吹奏的曲調。亦指邊地之聲。
1.猶笳管。
1.謂胡笳吹奏之聲四起。
1.指胡笳之聲。
1.胡笳吹奏;笳聲縈回。
1.梵文的音譯。原意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須避免用青﹑黃﹑赤﹑白﹑黑五種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稱。原譯作"毠?",晉葛洪撰《字苑》改從衣作袈裟。
同‘家伙 ’。
1.一種猴類動物。
1.公豬。
1.用蘆葦編成的粗席。
1.蘆與荻。均為水生植物名。
1.裝有葭莩灰的玉管。
1.葭莩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
1.遠方之民。
1.以葦草編成的籬墻。
1."蒹葭之思"的省語。舊時書信中常用作對人懷念的套語。語本《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蘆葦。
1.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稱"全跏坐"?;騿我宰笞阊涸谟夜缮希騿我杂易阊涸谧蠊缮?,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
2.泛指靜坐,端坐。
1.對跛腳婦人的稱呼。
1.瘸子,跛子。
1.結跏趺坐。
1.祭祀所用的繒帛。
1.指盛放于籩內的祭品。籩,古代祭祀時盛果實﹑干肉等的竹器。
1.美好的儀表。
1.指五谷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