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修行方法的一類,約分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三種。一般指前一種,即口誦"阿彌陀佛"或"南無(nāmó)阿彌陀佛"。
2.用以表示感謝佛的保佑。
1.舊時對銅錢的泛稱。
2.清代銅錢大小厚薄﹐屢有變革﹐幣值亦隨之下降﹐因稱變革前的銅錢為"老錢"。
1.方言。吸鴉片的陳年煙槍。借指久吸鴉片的人。
2.泛指吸煙飲茶成癖的人。
1.詈詞。猶老家伙。
1.舊時老婦對自己的謙稱。
1.年老怯懦。
①多年的親戚~舊鄰。②年老的父母。
1.年老窮困。亦指年老窮困的人。
1.晩秋。
1.謂人漸趨衰老。
2.引申為老年;晚年。
3.死去。
1.宋蘇軾自號。亦有以為蘇洵別號者﹐實誤。參閱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一.老泉為子瞻號》。
拳頭(用于打人時)飽以~(用拳頭足足地打他一頓)。
1.指文辭老練確鑿﹐不求藻飾。
1.好管事愛啰嗦的年老婦女。
2.指婆婆。丈夫的母親。
南部天空的一顆星,亮度僅次于天狼星。我國南方可以看到它在近地平線處出現。古人認為它象征長壽,也稱它為南極老人星或壽星。
1.養老院。專門收養鰥寡老人的地方。
1.舊謂年老的學人。
1.猶老幼。
1.年老與年輕的人。
2.年老體弱。亦指年老體弱者。
指1966、1967、1968年三屆的初、高中畢業生。
1.方言。形容自以為是﹑擺老資格的神態。
1.《五燈會元.龍潭信禪師法嗣.德山宣鑒禪師》"這里無祖無佛﹐達磨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賢是擔屎漢。"本指多須髯的胡人﹐后泛稱絡腮胡須。
1.衰老之色。
2.指年老之人。
1.年老的和尚。
2.老和尚自稱。
1.深山。
1.沒見過世面的山里男子。
1.復姓。古有老商氏﹐相傳為列子之師。見《列子.黃帝》。
1.本為漢初匈奴單于名號◇用以泛指北方少數民族首領。
老年婦女的自稱(多見于早期白話)。
原指老書生的平凡議論,今指很平常的老話。
1.年老時最末生的兒女。
1.同"老生兒"。
1.對僧侶的尊稱。
尊稱擅長某種技能的年紀大的人。
1.同"老實巴焦"。
形容人老實、本分他是個~的人,從不惹事生非。
1.同"老實巴焦"。
1.見"老實疙瘩"。
1.真話﹐不虛假的話。
1.忠厚規矩的人。
1.指老子。
2.指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末年楚隱士。居于蒙山之陽﹐自耕而食。楚王召其出仕﹐不就。見《高士傳》卷上﹑《列女傳》卷二。
1.方言。香港用語。泛稱老板。源于日本侵占香港時期。日軍攻陷香港后﹐建立所謂戶籍管理制度﹐規定商店在門楣釘上戶籍牌﹐上面寫明"世帯主某某"。"世帯主"是日文戶主的意思。爾后﹐人們漸稱店東為"老世"﹐取"世帯主"之首字﹐冠以"老"字構成◇益流行﹐日久天長﹐又訛為"老細"。
年老的人由于眼球的調解能力減退而形成的視力缺陷。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可以矯正。通稱花眼或老花眼。
1.副詞。一直﹐總是。
1.高壽。
①對高壽人的尊稱。②稱被祝壽的老年人。
1.指舊書或古書。
1.叔叔對侄子輩的自稱。
2.稱叔父。亦用為對年紀比較小的父輩的尊稱。
1.相傳唐白居易作詩﹐必先令老嫗聽之﹐不解則重作。見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用以形容詩文淺顯明白。
形容桅人的人和事人人都痛恨 。
1.年老體衰;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