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眉憮"。
1.《易.系辭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不利之有。"后即以"射隼"為待機殲敵之喻。
1.古時習射的場所。
1.以箭射巨浪。
1.史傳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懸而仰射﹐以示威武﹐與天爭衡。《史記.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僯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又《龜策列傳》"﹝紂﹞殺人六畜,以韋為囊。囊盛其血,與人縣而射之,與天帝爭強。"又《宋微子世家》"君偃(康王)十一年,自立為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亂行為。
1.喻誅滅貪殘者或敵寇。
1.見"射帖"。
1.亦作"射貼"。
2.用箭射靶。
3.指箭靶。
1.習射之亭。
1.竹名。
1.唐代宮中的一種游戲。
1.中藥名。草烏頭的煎汁。
1.射日。烏﹐烏鴉。古代神話謂日中有烏﹐故以烏指稱太陽。《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云言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
見直線”(81頁)。
1.指鄉射禮和鄉飲酒禮。古代鄉飲酒禮之后舉行鄉射禮。《禮記.仲尼燕居》"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孔穎達疏"射﹐謂鄉射也;鄉﹐謂鄉飲酒也……然射在鄉上者﹐欲明鄉射與鄉飲酒別也。"宋蘇軾《上清儲祥宮碑》"忠信不立﹐則射鄉之禮不能以致刑措。"一說﹐指大射禮和鄉飲酒禮。
1.即麝香。
2.香草名。
1.古代的一種巫術﹐認為射人畫像﹐可使其遭災禍。
1.喻威名遠震﹐使人畏服。《漢書.酷吏傳.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郝玼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兒。"此為止啼事◇遂合用以為典實。
1.古代諺語。比喻僥幸求利而多次失敗﹐不如審慎從事而一舉成功。
1.古時的一種游戲。
2.射獵野鴨。
1.指傳說中蜮能含沙射人的妖異現象。
2.泛指因射而成的妖異或災難。
1.原指春秋楚養由基百步射中楊柳葉的故事◇用為善射的典實。
1.射箭的技藝。
1.古時的一種博戲。
1.指鄉射禮和鄉飲酒禮。
1.審察隱微難知的事情。
2.猜測隱語。
1.蜮的異名。
2.數學名詞。即投影。
關于三角形的任意一邊等于其他兩邊在這邊上射影的和的定理。即a=bcosc+ccosb,b=acosc+ccosa,c=acosb+bcosa。
1.相傳江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為"射影含沙"。
1.猶射圃。
1.向天射魚。喻雖勞而必無所獲。
1.射御。馭﹐同"御"。
1.射箭御馬之術。古代六藝中的兩種﹐都屬尚武的技藝。
2.泛指戰術技能等武事。
1.即蜮。傳說蜮能含沙射人﹐故稱。
1.古妝飾名﹐即粉臉。
1.發散得很遠。
1.雅正諧和。
1.見"韶瀋"。
1.見"韶瀋"。
同韶光”。
1.明麗的光景。
1.指春景。
2.好時光。
1.猶聰明伶俐。
1.優美的舉止。
1.《韶》樂和鈞天廣樂。亦泛指優美的樂曲。
1.明亮開朗。
1.謂持續不斷地演習奏樂。
1.美麗,艷麗。
1.猶言俊逸開朗。
1.指青年時期。
1.聰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