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武帝時所造銀幣名。上有龍紋圖案,故稱。
1.落淚。
1.落入騙局。
1.亦作"墮懶"。亦作"墮実"。
2.懶惰。
1.指墮淚碑。借喻死者德高望重,百姓望其碑而落淚。
1.即墮淚碑。
1.古時婦女面妝的一種。薄施素粉,有如啼哭。
1.跳樓自殺。
1.宋王偁《東都事略.隱逸傳.陳摶》"﹝陳摶﹞嘗乘白驢欲入汴,中涂聞太祖登極,大笑墜驢,曰'天下于是定矣!'"后因以"墮驢"為典。
1.南海古國名。即墮和羅國。暹羅古都大城梵名音譯。
1.古南海墮和羅國所產的犀牛角。
①(思想、行為)往壞里變腐化~。②淪落;流落(多見于早期白話)~風塵。
〈書〉從馬上摔下來。
1.亦稱"墯馬髻"。
2.古代婦女發髻名。
1.猶墮馬髻。
1.怠惰散漫。
1.稱惰民。紹興也叫"樂戶"。元滅南宋后,將俘虜和罪犯集中于紹興等地,稱之為"怯憐戶";明編戶籍,統稱為"丐戶",或為后世"墮民"來源之一。又相傳宋將焦光瓚率部降金,宋人引以為恥,乃貶其部卒之籍,稱為"墮民"。或謂指明初張士誠﹑方國珍的部屬。數百年來被視為"賤民"的一種,不許與一般平民通婚,不許應科舉,多任婚喪喜慶的雜役等事。清雍正時削籍,與平民同列。但與其他居民的界線,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1.毀滅;消失。
1.怠惰傲慢。
1.毀壞;倒塌。
1.南海古國名。
1.謂毀壞亡廢。
1.謂精神不振,有怠惰之色。
1.頹靡軟弱。
1.敗壞損害。
人工流產。
1.亦作"墯替"。
2.怠惰;頹廢。
1.茍且怠惰。
1.毀壞,破壞。
1.猶倦怠。
1.古代巴郡江州縣所產粉名。
1.荒廢學業或職業。
1.謂敗壞曠廢。
1.懈怠無力。
1.比喻受迷惑。
1.《后漢書.孟敏傳》"﹝孟敏﹞客居太原∩甑墯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后因以"墮甑"比喻事已過去,無法挽回,不必再作無益的回顧。
1.謂凍掉手指。
1.跌落。
2.衰敗;喪失。
1.掌舵的人。亦泛指船夫。
改變船舶航行方向時,將舵轉至所需角度的裝置。通常安裝于船舶的尾部,由駕駛人員在駕駛臺上通過操縱裝置和傳動裝置遠距離操縱。有電力式、液壓式、電動液壓式和機械式等多種。
舵輪。
①掌舵的人。②比喻把握方向的領導者。
1.猶怠慢。
1.怠惰松懈。
1.懶惰奢侈。
1.懶惰懈怠。
1.怠惰廢業。
1.敗壞。
1.萎靡不振。
1.驕傲懈怠。
1.敗壞國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