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家鄰近的人。
1.匯編印行。
1.匯集涌流。
1.《易.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孔穎達疏"匯,類也,以類相從……征,行也。"后因以"匯征"謂連類而進。
2.引申指進用賢者。
1.族類。
1.各有關部門或方面綜合各種材料提出報告并進行討論的會議。
1.大舉調集軍隊。
1.聯名向上級報告。
1.謂會當興盛隆昌。
1.某些團體﹑組織的領導人。
1.諸侯或群臣朝會盟主或天子。
2.指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
1.猶會朝。
1.省城。
1.串演或聯合演出。
1.朝會的時候。
1.見"會穊"。
1.亦作"會最"。
2.頸椎。《莊子.人間世》"支離疏者﹐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陸德明釋文引崔譶曰"會撮﹐項椎也。"一說為髻。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會撮﹐髻也。古者髻在頂中﹐脊曲頭低﹐故髻指天也。"
1.謂依據文書接受逮捕。
1.猶言能理會,懂得。
2.能夠。
1.猶會見。
1.集合吊唁。
1.匹配。
1.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審決。
1.指黍稷之飯。
2.猶聚食,聚餐。
會員按期向所屬組織交的錢。
1.恰巧碰上那個場合。
1.會戰。劉邦曾率韓信等圍項羽于垓下,后來戲劇小說因謂會戰為"會垓"。
2.引申指被包圍的陣地﹑山頭。
1.會同起稿。
1.謂鼓點集中,急擊緊打。
1.某些組織或團體所定,為會員必須遵守的規則。
對話 ①(多用于學習別種語言或方言時)。
1.山名。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相傳夏禹大會諸侯于此計功,故名。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2.郡名。秦置,今江蘇省東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同‘匯集 ’。
1.根據某些團體組織的章程,經過一定手續而取得的作為該團體成員的資格。
①監督和管理財務的工作,主要內容有填制各種記帳憑證,處理帳務,編制各種有關報表等。②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
1.亦作"會粹"。
2.匯集;聚集。
1.行家,精通某種技藝的人。
1.見"會者不忙"。
1.謂行禮之節期。
2.合乎節奏。
1.聚會飲酒。
1.會同審問。
聚集。也作匯聚。
1.會同查勘。
和來訪的客人見面~室。
1.會客的屋子。
1.舊時考核官吏成績或學校考課。
2.文人結社,定期集會,研習功課,傳觀所作文字,謂之"會課"。
1.即五經魁。明清科舉制度,考生于五經試題里各認考一經,錄取時,取各經之第一名合為前五名,稱五經魁(因分房關系,實際不止五名)。會試中之五經魁亦稱"會魁",鄉試則稱"鄉魁"。
1.舊時禮俗,成婚后新郎隨新娘回娘家會親,女家設宴款待,謂之"會郎"。
1.明理。
1.相聚而立。
1.猶流利,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