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提出若干有代表性的事物而逐一羅列。
1.嘗試品味茶水。
2.試探水的深淺緩急。
1.謂踏入死亡境地。
1.考查知識和技能時要求解答的問題。
1.唐代明經科試士之法。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另用他紙覆在上面﹐中開一行﹐顯露字句﹐被試者即據以補上下文。
2.即試帖詩。
1.詩體名。源于唐代﹐受"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亦稱"賦得體"。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清代試帖詩﹐格式限制尤嚴﹐內容大多直接或間接歌頌皇帝功德﹐并須切題。
1.舉行考試的廳堂。
1.試行收聽。
1.打算。
1.科舉時代的考場。
1.考試所寫的文章。
2.考試文章。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2.試著提出問題。用于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3.考問。
1.猶實習。
1.科舉考試時試場中的座位。
1.謂任縣令。寓用禮樂治民﹑有政績之意。語本《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1.古代朝廷授予官吏虛銜﹐未授正命﹐謂之"試銜"。
1.謂添香﹐焚香。
1.詞牌名。即《浣溪沙》。
1.設想一下﹔試著想想(多用于反問)。
1.與象較量。
1.新的產品生產后﹐為了解市場需求情況所作的試探性銷售。
1.猶言發揮作用。
1.考驗人的心地。
1.猶嘗試。
2.吃應時的新鮮食品。
3.茶名。
1.實行起來試試。
1.考試鹽。
1.探求﹔探尋。
1.猶演習﹔練習。
2.戲劇﹑舞蹈等正式公開演出之前的化裝排演。
①為達到某種效果先做探測行動這種方法好不好,要先試驗。②舊時指考試;測驗學年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
1.進行農業試驗的田地。
2.比喻試點或試點工作。
1.工業生產中為檢驗質量所采取的樣品。
2.裁縫在精做的服裝基本定樣時﹐為了檢驗其是否合身﹐請定做者試穿。
1.謂用其所學﹐從事某種事業。
2.謂考試學業。
1.考察﹑測試才能﹑學業。
2.指應試的文字。
1.謂任縣令﹐治理地方。
1.猶試飛。
1.試奏樂器聽其音色﹑音響如何。
1.任用。
2.在正式使用之前﹐先試一個時期﹐看其效果。
1.初雨。
1.舊時科舉考試的考場。
1.猶試牘。
1.正式比賽前的試驗性比賽。
1.從政。
1.任職。
1.試行制作。
1.試用的沒有正式任命的官員。
1.考試中選。
1.即試兒。
1.考試貴族子弟。
1.試著新妝。
1.初飲。
1.謂試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