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細微的水流。
2.水滴。
①代替別人承擔罪責。②抵罪罰不~。
1.頭頂囟門處。
1.頭頂。比喻物體的最高處;上端。
1.敬辭。大力庇護。
1.白色粗毛織物。旃﹐同"氈"。
1.即白檀香。
1.空手作戰。指作"禁體詩"時禁用某些較常用的字。宋歐陽修為潁州太守﹐曾與客會飲﹐作詠雪詩﹐禁用玉﹑月﹑梨﹑梅﹑絮﹑鶴﹑鵝﹑銀﹑舞﹑白諸字。
2.泛指互相搏斗。
1.指善于作"禁體詩"的詩人。
1.白色花紋。
2.陰文圖章。
1.色白的獐子。古代以為祥瑞。
1.見"白招拒"。
1.亦作"白招矩"。
2.古謂五方帝之一西方白帝之神。
1.白色的招魂幡。
1.舊時用于練字習文的空白折子。
2.舊時用于寫呈文﹑公文的空白折子。亦借指呈文﹑公文。
3.記錄錢物的折子。
1.棫的別名。
1.植物中的白色液體。
1.蕈的一種﹐可入藥。傳說為神仙的飲餌。亦為瑞征。
1.兩晉南北朝時在官當值無月薪的小吏◇泛指官府額外吏役。
2.干脆;爽直。
1.使用白弩的大盜。唐巴蜀商人對蘇渙的稱呼。
1.白蹄。
2.指代白豕。
1.白色的紙。
2.舊時迷信﹐焚化給死人用的錢鈔。
3.比喻一片空白。
1.白紙上留下了黑的字。比喻徒具形式。
2.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圓錐形。葉卵圓形至三角形。花白色。果實橢圓形。分布于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各地都有栽培。根可入藥,四川、浙江、河北、河南產的,分別稱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有排膿止痛作用。
1.戰敗者表示投降的白旗。
2.泛指白色的軍旗。
1.白色的質地。
2.指蛋白質。
1.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
2.白鷴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白鷴》。
1.舊指漢族中被西南山區少數民族俘虜而同化的人。
2.指白色人種。也稱歐羅巴人種。
1.傳說中的白色古墓。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居庸關西。
1.白米煮的稀飯。
1.白天。
1.人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一.乳汁》。
1.用清水煮。
1.亦作"白苧"。
2.白色的苧麻。
3.指白纻所織的夏布。
4.白衣。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時所穿衣服。
5.樂府吳舞曲名。
1.樂府吳舞曲名。
1.即白纻詞。
1.樂府吳舞曲名。始于晉代的《白纻舞》。始于晉代的《白纻舞》。南朝梁沈約有《四時白纻歌》。
1.盛行于晉﹑南朝各代的江南民間舞蹈。有獨舞和群舞兩種。舞者穿輕紗般的白色長袖舞衣﹐故稱。
1.見"白纻"。
1.即《白纻歌》。
1.即《白纻歌》。
1.細白夏布衫。
1.見"白著"。
1.見"白選"。
2.猶杜撰。沒有根據的議論。
1.女子居喪的妝飾。
1.見"白日撞"。
2.見"白撞雨"。
1.亦省稱"白撞"。
2.方言。暴雨;急驟的雨。
1.亦作"白槌"。
2.佛教儀式。辦佛事時由長老持白杖以宣示始終。
3.借指出家。
1.白茫茫的樣子。
2.中醫指淋病。患者尿道發炎﹐化膿﹐尿呈乳白色。
1.亦作"白箸"。亦作"白箸"。
2.顯明。
3.正稅以外橫取于民的苛稅。
4.宋代官府向商鋪買物﹐應付的價款往往短缺甚至拖賴﹐謂之"白著"。
5.謂酒喝得痛快。
1.木名。質輕耐朽﹐可作建筑材料及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