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固守常法;按照常規。
1.岔路口。
1.打斷他人的講話。
1.事故,差錯。
1.道路分岔的地方。
1.從干流的下游分出的流入海洋的小河流。多見于三角洲平原。也叫汊流﹑汊河。
1.從干道上分出來的道路。
2.比喻歧異,差別。
1.道路分岔的地方。
1.呼吸時兩肋覺得不舒服或疼痛。多由于用力過猛或急劇轉身時肌肉或神經受損傷而引起。
1.曲藝名。始于清乾隆時,為從征金川的文小槎所創小段曲,用于單弦開始前演唱,初流行于北方。內容多為抒情﹑寫景或滑稽嘲弄。唱時用八角鼓,故又名八角鼓曲。
1.意外事故。
1.事故,差錯。
2.杈子。
1.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樣子。
1.驚愕﹔驚奇。
1.驚詫奇怪。
1.驚奇之極。
1.令人驚詫的事﹐怪事。
1.稱奇贊嘆。
驚異令人詫異。
1.美麗貌。
2.亦作"奼奼"。道家煉丹,稱水銀為奼奼。
1.亦作"奼女"。
2.少女;美女。
3.道家煉丹,稱水銀為姹女。
1.形容美麗多姿。
2.象聲詞。
短篇小說。姚雪垠作。1938年發表。綽號為差半車麥秸”(意即不聰明”)的貧苦農民,參加游擊隊后,常違犯紀律,并鬧出不少笑話。在集體生活中,他逐漸克服了小農意識和習慣,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1.差異;不同。
2.區分,分別。
1.派遣;調派。
2.宋代牢城內看管囚犯的差役。
1.授職,補缺。
1.方言。差點。
1.相差有限;相似。
2.大概;幾乎。
3."差不多的",指一般的﹑普通的人。
1.相近;相似。
2.幾乎。
3.一般的;普通的。
1.王莽時鑄造的十種錢幣即十布之一。見《漢書.食貨志下》。
1.長短﹑高低不齊;不一致。
1.猶差使,差遣。
1.猶參差。不齊貌。
1.衙門中的差役。
1.依次奔馳。
1.差錯。
2.意外。
1.官職任命。
1.差錯。
1.分別等級次序。
①錯誤;這事非常重要,不能有半點差錯。②因意外而發生的禍事出遠門要特別小心,免得出差錯。
1.失誤。
1.等級;區別。
2.分成等級。
1.區分等級。
1.謂質量稍次。
2.副詞。表示某種事情接近實現。
1.失足跌倒。喻失誤。差,通"蹉"。
1.猶差跌。差錯,失誤。差,通"蹉"。
1.衡量選擇。
1.亦作"差訛"。
2.錯誤,差錯。
1.同作為標準或用來比較的數額相差的數。
等額選舉”的對稱◎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選舉。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都實行差額選舉。
1.蒙元時指賦稅徭役。
2.明初西北地區官府令少數民族以馬易茶也稱"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