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發出光輝。
2.增添光彩。
3.指日或月全蝕結束后開始復明。
1.天之常道。
2.天象。亦泛指天空。
1.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
2.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指沒法辯解的正確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舊時代看作天經地義的,今天看起來也許是無稽之談|按勞取酬是天經地義的。
1.天地間布滿荊棘﹐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1.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1.古代軍事上稱四周為山﹐中間低洼的地形。
2.即承塵﹐藻井。屋頂梁棟間架木板為方形如井者。
3.星名。即井宿。
4.古代一種軍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敵地道為井﹐稱天井。
5.院子;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圍墻所圍成的露天空地。
1.又名太行關。在今山西晉城縣南太行山頂﹐因關南有天井泉三處得名。形勢險峻﹐當太行南北要沖﹐歷代為兵爭要地。宋靖康元年改稱雄定關﹐元末亦名平陽關。
也稱地坑窯”。窯洞的一種。流行于河南、山西、陜西、甘肅等省黃土地區。先在平坦的岡地上,鑿掘方形或長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開鑿窯洞。深坑面積相當于庭院,俗稱地坑院”或天井院”。坑院各面窯洞,一如地面四合院。院內挖有地溝或掘滲井排水。地坑邊緣,筑矮墻防護。
1.天氣;天色。
1.比喻監察天下的權力。
2.指月。
3.指月影。
4.湖面。
1.天門。喻朝廷。
1.一種賭博。用牙牌三十二張﹐四人入局﹐各得八張﹐以大擊小﹐牌分文武﹐文牌以天牌為尊﹐武牌以九點為尊﹐故名。
1.賭博用具﹐即牌九牌﹐共三十六張﹐一般為四人共戲。
1.舊俗以朱水點額或身以去病災﹐謂天灸。
2.中藥名。石龍芮的一種。
1.甘露。古人附會為仙酒。
1.天災。
2.上天的懲罰。
1.住在天上。形容天子居處華貴。
2.指天子居處。
3.天地神靈的居處。
1.天所聚合者。指一國之財產﹐人眾。
1.上天的眷顧。語出《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2.指帝王對臣下的恩寵。
1.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因德高則受人尊敬﹐勝于有爵位﹐故稱。
2.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
1.帝王的軍隊。
2.稱太平天國的軍隊。
3.星名。
1.舊謂心為思維器官﹐稱心為天君。
2.主祭天神者。
3.稱天神。
1.見"天鈞"。
1.亦作"天均"。
2.謂天然均平之理。
3.指極北之地。
4.比喻心。
5.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1.謂天予開發﹑啟示。
2.指日行北歸﹑陽氣復生。
1.猶言開天辟地。
2.謂天然形成。
1.謂蒼天有眼﹐報應分明。
2.一種奇異天象的俗稱。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長對唐太宗的尊稱。我國古代西北各族君長稱可汗﹐為對太宗表示擁戴。故尊之為"天可汗"。唐王朝給西北各族君長的璽書對太宗亦沿用此稱。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宋王溥《唐會要.雜錄》"貞觀四年,諸蕃君長詣闕,請太宗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后亦為西北各族對中國皇帝的尊稱。
1.猶言上天保佑。
1.謂天際空闊。
2.日月星辰羅列的廣大空間。
1.見"通檢推排"。
1.猶通腳。
曠達灑脫,不拘小節言論通脫|性情通脫如此。
1.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干直,葉大,掌狀分裂,通常集中生在莖的頂部,花小,白色,果實近球形。莖的中心有白色紙質的髓,可制通草花或其他裝飾品;中醫入藥,有利尿﹑通乳汁的作用。俗稱通草。
1.通順妥帖。
1.整夜;通宵。
1.猶通覽。
1.通曉﹑洞察細微的事物。
1.謂知書識字。
1.謂有學問懂禮儀。
1.謂有學問懂道理。
1.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1.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1.互相問候。
2.互通音訊。
1.互通的房屋。
1.見"通共有無"。
1.謂通曉物理人情。
1.猶通敏。
1.整夜。
1.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