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失其行伍﹐掉隊。
1.屬官。
1.亦作"嶛嶕"。
2.高貌。
1.亦作"嶛闊"。
2.高而開闊。
1.山勢高峻而相背離。
1.亦作"嶛峭"。
2.瘦削貌。
3.形容微寒。
1.亦作"嶛峣"。
2.形容山高。借指高峰。
1.欺凌陷害。
1.直上云霄。形容飛得極高。
2.宮殿名。
1.飛行于空際。
2.憑空﹐沒有依憑。
1.凌辱欺壓。
1.丘陵延伸。
2.引申為逐漸。
1.遮掩。
1.即陵陽子明。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2.山名。在今安徽石臺北。一說在宣州城內。相傳為陵陽子明得仙之地。
3.古曲名。
1.相傳陵陽子明于涎溪釣得白龍﹐放之﹐后白龍來迎子明去﹐止陵陽山上百馀年﹐成仙而去。見《藝文類聚》卷九六引漢劉向《列仙傳》◇常以"陵陽釣"為垂釣之典。
1.相傳為陵陽子明得仙之地。在今安徽宣州城內。
2.水銀的別稱。
1.凌侮捶撻。
見凌夷”(230頁)。
1.欺凌﹔欺壓。
1.漢代為守護帝王陵園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
2.山丘和城邑。
1.欺凌。
1.凌駕﹔超越。
2.欺凌。
1.寒冷。
1.陵墓﹔墓地。
1.古代種族名。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魚。
1.僭越﹐超出規定的范圍。
1.帝王的陵墓。
1.暴雨。
1.陵寢﹐帝王的墓地。
1.帝王或諸侯的墓地。現指以陵墓為主的園林。
1.唐制﹐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陵園供奉朝夕﹐事死若生時﹐謂之"陵園妾"。
1.丘陵和平原。
2.陵寢。
1.逾越﹐違犯(規矩)。
2.混淆纏夾。
1.駕云飛升。謂羽化登仙。
2.高矗至云霄。
3.比喻志氣高超或筆力矯健。
1.凌亂蕪雜。
1.欺凌﹐傾軋。
2.欺壓﹐欺侮。
1.墓域﹐墳地。兆﹐同"垗"。
1.欺凌﹑折辱。
1.輕藐國家的政法。
1.欺壓控制。
1.帝王的陵墓。
1.謂超越軌道以相撞。
1.謂聲音高揚﹐傳播高遠。
2.任意奔馳﹔肆意踐踏。
3.謂放縱無忌﹐任意欺辱百姓。
1.欺凌阻難。
1.《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鄭玄箋"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于急難。"脊令,也寫作"鹡鸰"◇因以"鸰原"謂兄弟友愛。
1.高聳層疊。
1.高聳突兀。
2.指高峻的山。
3.比喻特出不凡。
4.比喻剛正不阿﹑堅貞不屈。
5.骨節顯露貌。多形容人體瘦削。
1.重疊貌;突兀貌。
2.形容人品剛正不屈。
3.形容人體瘦削。
1.形容山勢突兀高聳,比喻人品剛正不阿。
1.同"崚嶒"。
1.有欄檻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