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賞識提拔。
1.復姓『有將具彌。見《通志.氏族四》。
①將⑤。②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為難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①武官名。春秋時稱統領軍隊之卿為將軍。戰國始正式定為武官名『時多冠以稱號,如大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等。隋唐時均置于大將軍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稱武散官。清時有四類,一為宗室爵號,二為駐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長官,三為臨時出征之統帥,四為正一品至從二品武官封贈之階。②軍銜稱號。詳將官”。
指男子因發胖而形成的向前腆起的腹部(含戲謔意)。
1.將軍的府第。官署名。袁世凱統治時期設置,直隸于大總統,置將軍若干人,名義上為最高軍事顧問機關◇廢。
1.《隋書.史萬歲傳》"軍次馮翊,見群雁飛來,萬歲謂士彥曰'請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應弦而落,三軍莫不悅服。"史萬歲官至上大將軍﹑左領軍將軍◇因以"將軍箭"為稱美射技高超之典。
2.將軍的令箭,軍中發布命令時用。喻說話算數。
1.將軍的命令。
2.樂曲名。原為軍中發令時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調制成樂曲。曲調雄壯豪邁。
1.古代發石攻城之器。
1.舊時北京風俗,用紅籮炭末塑制成將軍形,歲暮植于門之兩旁◇亦名"彩妝"。
1.指在京城外擔負軍事重任的將帥。
1.持重。
1.將種。
1.芍藥的別名。
1.大禮。謂祭祀之禮。
1.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1.休養調理。
1.軍官。
2.泛指文武官員。
1.復姓。見《史記.秦本紀論》。
軍令(多見于早期白話)。
1.同"將帥"。
2.率領。
1.用兵的謀略。
1.猶言成人之美。多用于對君上。語出《孝經.事君》"君子之事上也……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1.謂將帥家門出將帥。
1.謂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國事。語出《詩.大雅.焌民》"肅肅王命,仲山父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父明之。"
1.奉命。
2.傳命。
1.大將的才具。
1.以勤奮彌補笨拙。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1.見"將奪固與"。
1.指將要發生的事。
1.護送靈柩。
1.《三國志.魏志.陳登傳》"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后以"豪氣元龍"指桀驁不羈之士。
1.酋長;首領。
1.猶言巧取豪奪。
1.猶強權。
1.有錢有勢的人。
2.位尊而才高的人。
1.強勁兇狠。
1.強橫兇悍。
1.強者與弱者。
1.強盛而有權勢。
1.地位很高和家財富足。
2.豪放雄厚。
1.大商人。
1.指大商人。
1.豪爽,無拘束。
1.指豪家子弟。
1.猶言豪華奢侈。
1.杰出﹑卓越的人。
1.大圣人。
1.強盛;昌盛。
1.響箭。發射時箭未到而聲先至。比喻事物的開端或先行者。
1.指豪放任俠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