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峻貌。
(~兒)一件事物的一半;半段~粉筆ㄧ話說了~兒。
1.指下跪的男子。
2.比喻屈服于人的男子。
1.指再嫁的寡婦。
1.謂人老,已快到壽終的時候。
1.半當中。謂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
1.剖分為二。
2.未全理解。
1.同"一知半解"。
2.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
1.謂片刻。
2.謂微光,馀光。
連接圓心和圓周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連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球的半徑。
1.半片破鏡。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后主叔寶之妹樂昌公主,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果如愿。見唐韋述《兩京新記》卷三。
1.舊稱私娼。
〈方〉指暗娼。
1.一刻之半。古代以銅漏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半刻約當今七分十二秒。
2.表示短暫的時間。
1.半數已空。
2.謂空中。
①癟;不充實~著肚子。②〈方〉(~兒)指較小的不飽滿的炒花生。
空中柳絮在~飄蕩。也說半空中。
〈方〉半個~饅頭ㄧ~蘋果 ㄧ過了~月。
1.方言。一半,半個。引申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
1.半個;一半。
2.舊指未成年的長工。
1.舊時女人纏裹的不大不小的腳。
指體力較弱只能從事一般輕體力勞動的人(多就農業勞動而言)。也叫半勞力。
1.不十分老的男子。
1.本身為尊長,受人全禮,而答禮僅一半,稱為"半禮"。
1.古代錢幣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半兩錢為全國統一的鑄幣。每枚重量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初所鑄的錢,重量雖陸續減輕,仍稱半兩。
1.半山腰。
介乎固體和流體之間的物質,如生雞蛋的蛋白和蛋黃。
(~兒)①路程的一半或中間走到~,天就黑了。②比喻事情正處在進行的過程中他聽故事入了神,不愿意~走開。‖也說半道兒。
比喻原先并不是從事這一工作的,后來才改行從事這一工作。
1.謂男子再娶或女子再嫁所結成的夫妻。
1.猶半路夫妻。
1.見"半路出家"。
1.指半圓的月亮。
2.謂半圓形。
1.謂睡眠尚未清醒。
1.半粒米。謂極少。
2.半公尺。
1.謂只見過一次面的交往。
1.謂只見過一次面的舊交。
1.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因姿容不美,受元帝冷遇。徐妃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1.即兩性人。
指農區和牧區的交錯或過渡地區。亦稱農牧交錯區。我國東北和華北的西部地區以及西北的東部地區,屬半農半牧區。
半價的車票、門票等。
比喻對某種知識或某種技術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說半瓶子醋。
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1953年發現于陜西西安東郊半坡村。遺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區、制陶器窯場,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彩陶花紋以動物形象為多。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半圓的月亮。
1.指降至離桿頂約占全桿三分之一處的國旗,用以表示哀悼。
1.半口氣息。
1.亦作"半恰"。
2.猶半點兒。形容數量極少。
1.見"半掐"。
1.唐員馀慶的別名。
2.金雷淵的別號。
1.莊稼未成熟時,青黃相間。比喻事物未達到成熟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