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火烤煨石硯或燒制陶硯。亦指煨過的石硯或燒制的陶硯。參閱宋米芾《硯史》。
2.謂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燒其硯,不復寫作。《晉書.陸機傳》"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
1.方言。趕集。
1.提前;超前。
1.科舉考試時在考場外臨時設攤出售書籍﹑文具﹑古玩等物。
湊巧上午我去找他,~他不在家。
1.謂解送銀餉。鞘,古時用來貯藏銀寶以便轉運的木筒。
1.原來(表示有所領悟)。
2.當然,表示情理明顯,不必懷疑。
1.趕趁熱鬧。指尋事生非。
2.趁熱。
(~兒)到熱鬧的地方去玩他最不喜歡~,見人多的地方就躲著。
1.見"趕人不要趕上"。
1.謂休要逼人太甚。
1.多指不顧質量,貪求速度,以完成任務了事。
1.詈語。指女性出外玩耍﹑招搖。
1.指上山采集﹑打獵等。
1.威力巨大的神鞭。傳說秦始皇筑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見《太平寰宇記》卷二十引《三齊略記》﹑《太平御覽》卷七三引《齊地記》。
1.追上;跟上。
2.及得上;比得上。
3.遇到;碰著。
4.猶來得及。
1.趕集。
1.謂逢到荒年,往有收成的地方去謀生。
1.火速;趕快。
1.方言。遲到。
1.趕得上;來得及。
2.指跟上潮流,適合形勢。
趕得上不必今天就動身,明天一早兒去也~ㄧ再不走可就趕不上趟兒了。
1.猶言趕頭水。
1.方言。趕在最前面;搶在頭一個。
〈方〉趕集。
1.亦作"趕閑"。
2.謂趁著空閑。
1.方言。串門。
1.亦作"趕圩"。
2.猶趕集。
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我不會唱,你偏叫我唱,不是~嗎?也說打鴨子上架。
1.放羊。
2.見"趕老羊"。
1.急行。
(~兒)趁早;趕緊~把貨脫手ㄧ還是~兒走吧,要不就來不及了。
1.清時一種用于海戰的快艇。
1.佛寺布齋時前去就食。
2.指僧人化齋。
1.追趕。
2.驅逐。
1.猶的確,當然。
1.趕路,從速行走。
2.驅逐使離開。
1.謂奔走于酒樓戲館等地賣藝謀生。
1.就要;將會。
1.謂所當無敵。
1.即登聞鼓。進諫者所擊之鼓。
1.莫非。
副詞。或許;恐怕敢怕你受涼了|敢怕有八成把握。
〈方〉副詞。①表示發現原來沒有發現的情況喲!~夜里下了大雪啦。②表示情理明顯,不必懷疑辦個托兒所嗎?那~好!
1.果敢任氣。
1.敢死之士,勇士。
〈方〉莫非;大概是這不像是去李莊的道兒,~走錯了吧?
1.勇敢不怕死;決死。
2.指敢死士。
軍隊為完成最艱巨的戰斗任務由不怕死的人組成的先鋒隊伍。
1.敢于決死的人。
1.謂行事果敢向前而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