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該賞的立即賞,該罰的一定罰。
1.指佳人,美人。
1.比喻紅潤的臉色。
1.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指吳中武陵源。
1.桃李開花的月份。泛指春天。
1.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1.指老師的教誨。
1.古地區(qū)名。在今河南靈寶以西,陜西潼關以東地區(qū)。為周武王放牛處。
1.何首烏的別名。因其藤葉形如桃柳,故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何首烏》。
1.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飾物。
1.飾有桃符的門。
1.桃梟的別稱。
用桃木刻的神鬼偶像。也比喻傀儡人物狐貍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1.桃花瓣兒。
1.指桃樹眾多的地方。
1.亦作"桃蹊柳曲"。
2.指春景艷麗的地方。
1.見"桃蹊柳陌"。
1.用桃肉加工制成的干果。將新鮮桃子從蒂端取出核,用刀削成圈狀薄片,曬干即成。
1.鳥名,即鷦鷯。
1.桃肉。穰,通"瓤"。
1.桃木俑。舊時迷信謂鬼畏桃木,因削桃木為人形,用以驅鬼辟邪。
1.桃核里的仁兒。可制食品,可入中藥。
1.桃花花苞。
1.即桃林。
1.形容女子粉紅色的臉頰。
2.指未經(jīng)嫁接的桃樹所開的花。
1.形容女子粉紅色的面頰。
1.諺語。謂栽桃樹三年結實,栽李樹四年結實。
1.桃木刻的門神。
1.桃汁。
1.桃枝竹編的竹席。
1.指西王母的仙桃。
中國畫。近代吳昌碩作。紙本立軸。設色。為大寫意花卉,畫面正中桃樹一株,桃實肥碩,桃葉濃密,左側有一枝下垂,右側有一石陪襯。色彩濃重醇厚,筆勢雄健有篆籀意。
1.即桃花綬。亦泛指印綬。
2.指桃紅色的絲帶。
3.指桃花。
1.指春水。
2.水名。
1.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古人迷信用以揮灑驅鬼。
2.后俗于春節(jié)飲桃汁以辟邪。
1.指桃源。
1.經(jīng)冬不落的干桃子。
1.桃樹的嫩葉。
2.桃花蕾。
1.形容女子美如桃杏的面容。
1.形容女子妝飾華美。讓,避讓。
桃花盛開時節(jié)因積雪融化而發(fā)生的河水暴漲。參見春汛”(982頁)。
《詩·周南》篇名。是對女子出嫁的祝福之辭,詩情歡快熱烈。
1.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1.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1.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
1.渡口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相傳因晉王獻之在此送其愛妾桃葉而得名。
1.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名。
1.泛指歌妓。
1.指愛妾。
1.桃橛的別名。參見"桃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