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種變化。指君子三變。《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三種變化。指天運三變。《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
3.三種變化。指周公三變于文王時能子,于成王幼時能武,于成王壯時能臣。見《韓詩外傳》卷七。
4.三種變化。指古詩三變。遠古至漢魏為一變,晉宋至唐初為一變,盛唐以后又一變。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藝文.詩三變》。
5.三種變化。《新唐書.文藝傳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指唐初王勃﹑楊炯為一變,玄宗時張說﹑蘇飂為一變,大歷﹑貞元間韓愈﹑柳宗元等倡導古文運動,逐步確立以散文為主的唐代古文,為一變。 6.三種變化。指禾苗生長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 7.三種變化。指不肖子之三變。
1.亦作"辜搉"。
2.搜括﹔聚斂。
3.大略﹐梗概。
4.查對﹔計點。
1.罪人。
2.受車裂之刑者。
1.即辜磔。
1.古刑律規定﹐凡毆人致傷﹐官府立限﹐責令被告為傷者治療﹐其限期稱"辜限"。
1.分裂肢體。古代的一種酷刑。
1.罪惡。
1.酒店。
1.酒家,酒店。
1.買酒。
2.賣酒。
1.買賣酒類。
1.謂出賣酒類等。
1.謂釀酒出售。
1.官府所實行的酒專賣制度。
1.酒肆;酒店。
1.猶買賣。
1.猶構兵。交戰。轂﹐通"構"。
1.車轂的頂端。
1.象聲詞。形容珠玉落地聲。
2.象聲詞。形容波浪撞擊山崖聲。
1.車上盛貯油膏用以滑潤車軸的小壺。
1.戰國齊人令車交馳﹐以轂相擊為樂的一種活動。
2.車子來往﹐其轂相擊。形容交往頻繁。
1.車轂相擊﹐人肩相摩。形容行人車馬來往擁擠。語出《史記.蘇秦列傳》"臨災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1.滾動貌。
1.車輪子。轂﹐用同"轱"。
2.象聲詞。
1.鳥名。鴟鵂的別稱。
1.車騎。
1.比喻如同車轂一樣聯絡﹑扼制(各方面)。
1.輦轂之下。舊指京城。
2.舊時談話和書信中對人的敬稱。
1.谷雨時節的艷陽天。轂﹐通"谷"。
1.謂車輪轉動。
1.建筑物中用來箍扎保固的鋼筋。
1.圍束使緊固。
1.生怕失去。
1.猶言放肆。
1.猶患難。
1.憂患。
1.謂害怕服兵役。
患某種疾病的人肺結核~。
1.病人。
1.床前長凳。
1.鮮明地區分。
1.明亮。
2.昭彰。
3.謂詞采明麗。
4.見"爛炳"。
1.光焰四射。
1.猶莞爾。微笑貌。
1.光亮貌。
2.顯赫貌。
1.光輝煥發;煥發的光輝。
光明燦爛煥爛錦斑。
1.明亮。
1.光鮮美麗;華麗。
1.明亮。
1.猶耀眼。謂光芒映射,使人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