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筑墻﹑墳所用的板,每塊高二尺,三板為六尺。
2.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槳劃的小船。
3.三級。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
1.原指殉葬器物。引申為毫無意義的犧牲品。
1.在職人員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1.亦作"巽辭"。
2.委婉的言詞。
3.指柔媚的言辭。
1.見"巽詞"。
1.東南方位。
1.古時傳說中的風神名。《易·說卦》有"巽為本,為風"之說,故借巽為名。
1.東南風。又稱清明風﹑景風。古有八卦主八風之說。
1.《易.說卦》有"巽,為長女"之說,故以"巽宮"指長公主之居。
1.巽,順;坎,險。一說,巽,風;坎,水。因以"巽坎"借喻旅途之艱難。
1.皇帝的詔令。《易.說卦》有"巽為風"之說,以詔令如風行之速,故稱。
1.皇帝的詔令。
1.亦作"巽愞"。
2.卑順;怯懦。
1.懦怯柔弱。
1.怯懦。
1.見"巽懦"。
1.猶卑順﹑順從。
印度尼西亞的民族之一。約2100萬人(1985年)。講巽他語。多信伊斯蘭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
1.東南方。
1.語本《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后因以"巽言"謂恭順委婉的言詞。
1.恭順謙讓。
1.指東南角。
1.順從,附和。
1.指雞。
1.謙遜通達。
1.謙恭之辭。
1.謙恭順從。
1.見"噀戛"。
1.亦作"噀嘎"。
2.鳥鳴聲。
1.指噴射的光線。
1.指后漢欒巴噴酒為雨事。晉葛洪《神仙傳.欒巴》"正旦大會,巴后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爾救之。'乃發驛書問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
1.吐唾沫。表示鄙棄。
1.含血而噴。
2.伸出血紅的舌頭。
3.形容紫紅色。
1.形容志大而言夸。
1.猶言行雨,布雨。
2.噀酒為雨。
1.形容口齒伶俐,說話悅耳動聽。
1.叉草用的農具。
1.交叉。
1.丫杈,植物的枝丫。
1.丫形鏟子。
1.方言。指女該。
1.指人體兩股之間的地方。
1.一種似釕铞兒的扣子。
1.同"丫鬟"。
2.猶言勞駕。
1.謂梳著丫形發髻。
2.指丫形發髻。
3.借指童仆。
4.荔枝品種之一。
1.丫髻。小孩的發式。
2.借指童仆。
3.借指處女。
1.盤曲成叉形。戾,捩。
1.叉路。
1.上端分叉的木頭。
1.喜鵲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