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十分恭順。
1.任意揮霍浪費。
1.奢侈放縱。
1.又稱猞猁﹑林?。獸名。似貓而大,尾短。兩耳尖端有兩撮長毛,兩頰的毛也長。全身淡黃色,有灰褐色斑點,尾端黑色。四肢粗長,善于爬樹,行動敏捷,性兇猛。皮毛厚而軟,是珍貴的毛皮。
1.延緩;拖延。
1.遠近;緩急;長短。
1.賒欠;借貸。
1.用欠賬的方式購買。
1.賒欠和負債。
1.遲緩;緩慢。
1.猶賒貸。
1.猶卻老。
1.欠賬購買。
2.謂不需付出代價而占有。
1.買賣貨物時,賣方延期收款。
1.古國名。
1.偏遠。
1.所欠的貨款。
1.買賣貨物時買方延期交款,或賣方延期收款。
1.向官府借貸錢物。
1.欠賬的字據。
1.賒買,購物不付現錢。
1.亦作"賖貰"。
2.猶賒貸。
1.緩死。
1.指欠賬的期限。
1.亦作"賖望"。
2.過高的愿望。
1.用賒欠的方式銷售。
1.謂刑法松弛。
1.久遠,遙遠。
1.久遠;遙遠。
1.宿愿。
1.亦作"賒賬"。
2.把買賣的貨款記在帳上延期收﹑付。
1.見"賒帳"。
1.通俗小說《楊家將》中的人物。北宋名將老令公楊繼業之妻。諸子殉國后,她以百歲高齡掛帥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
1.即畬民。我國少數民族畬族的古稱。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浙江﹑安徽部分山區。
1.舌根;舌頭。
1.見"舌弊"。
形容說得非常勞累他一直說到舌敝唇焦,人們還是不信他的話。
1.見"舌敝唇焦"。
1.亦作"舌敝"。
2.謂說話很多﹐舌為之疲。
1.亦作"舌辯"。
2.唐宋時稱說書者為舌辨。
3.口才敏捷。
1.見"舌辨"。
1.口頭品評人物。
1.巧舌。語出《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
1.謂能言善辯﹐言辭犀利。
1.見"舌劍唇槍"。
1.舌頭舉起。形容驚異的樣子。
1.古代的翻譯官。
1.指言論對人精神上的損害。
1.口中辨味﹑助嚼﹑助發音的器官。
2.稱為偵訊敵情中捕獲的敵哨。
爭論;辯論群雄舌戰|舌戰群儒。
1.蛇妖災異。
2.《文選.潘岳》"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李善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后以"蛇變"比喻帝王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