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倒塌毀壞。
1.巧舌。語出《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
1.謂能言善辯﹐言辭犀利。
1.見"舌劍唇槍"。
1.舌頭舉起。形容驚異的樣子。
1.古代的翻譯官。
1.指言論對人精神上的損害。
1.口中辨味﹑助嚼﹑助發音的器官。
2.稱為偵訊敵情中捕獲的敵哨。
爭論;辯論群雄舌戰|舌戰群儒。
1.蛇妖災異。
2.《文選.潘岳》"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李善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后以"蛇變"比喻帝王的興起。
1.蛇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蛇莓》。
1.舊謂蛇咬過的有毒的草。
1.蛇和蠹。
1.蛇和蜈蚣之屬。泛指毒蟲。
1.比喻匍伏穿行。
1.指蛇咬之傷。
1.亦作"蚮床"。
2.見"蛇床"。
1.蛇的膽囊。可入藥。
1.傳說由蛇變成的鱉。
1.蛇的洞穴。形容狹窄。
1.蛇的毒汁。
1.像蛇一樣身體貼地爬行。
1.蛇蛻的別名。
1.亦作"蚮蚹"。
2.蛇脫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橫鱗。
3.有斷紋的古琴。其紋與蛇蛻腹下之紋相似﹐故稱。
1.同"蛇腹紋"。
1.同"蛇腹紋"。
2.指古琴。
1.指古琴上的橫鱗斷紋。狀如蛇腹下的橫鱗﹐故稱。
1.即蝮蛇。
1.亦作"蛇羹"。
2.用蛇肉所作之羹。
1.亦作"蚮弓"。
2.弓名。弓形彎曲如蛇﹐故名。
1.傳說中的谷名。
1.傳說聚百蟲合置器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僅存蛇者稱蛇蠱﹐極毒﹐可殺人。
1.蛇化的鬼魅。
1.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莖傾臥。全株有伏毛。葉多為五小葉組成的掌狀復葉。小花黃色﹐成聚傘花序。中藥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蟲咬傷﹑癰腫﹑潰瘍等癥。又稱蛇銜。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蛇含》。
2.見"蛇含石"。
1.亦省作"蛇含"。
2.即蛇黃。
1.蛇狀的虹。
1.礦物名。即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中醫用以入藥﹐有安神鎮驚﹑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為是蛇蟄伏時口含之物。又稱蛇含石。
1.比喻有相應的線索可循。
1.極言山勢峻險。
1.亦作"蛇禍"。
2.謂由蛇引起的災禍。
1.舊謂被毒蛇咬過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1.比喻蜿蜒的山脊。
1.亦作"蚮甲"。
2.泛指蛇蟲之類。
1.蛇與蛟。
1.即骨咄犀。名貴物品。可入藥﹐亦可用作刀柄等。
1.蛇脫皮。
1.蛇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蛇蛻》。
1.亦作"蛇進"。
2.喻彎腰前行。
1.傳說蛇化的妖精。
1.用蛇浸的酒。
1.蜥蜴類動物。又名草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