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喬裝打扮"。
收藏、研究和展覽中國人民革命武裝斗爭文物、史料及中國歷代軍事歷史的機構。1959年建成于北京。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設有陳列館、陳列廣場和電影館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為人民利益而戰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軍隊。誕生于1927年8月1日。初稱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創建了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紅軍第二十五軍、陜北紅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開展土地革命。1935年遵義會議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并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在敵人后方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力軍。解放戰爭時期,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解放軍擔當保衛國防,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任務,同時開展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使之發展成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
公木詞,鄭律成曲,創作于1939年,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軍進行曲》。解放戰爭時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51年總政治部對歌詞進行修改,并于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正式定為現名。
中國共產黨為保證實現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絕對領導而在軍內開展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其基本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全軍指戰員,在政治、思想和組織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人民軍隊的革命性質和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貫徹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國家的憲法、法律,保證軍隊內部的團結和軍隊素質、戰斗力的提高,完成軍隊所確定的各項任務。
在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城內街101號。1987年7月6日七七事變”爆發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萬平方米。由鄧小平題寫館名。由序廳、展廳、半景畫館三部分組成。陳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這一歷史時期的抗戰文物及圖片資料。以聲光結合立體畫面再現了日軍在盧溝橋的侵華罪行和中國軍民奮起抗戰的壯烈情景。
簡稱政協”或人民政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的組織。1949年舉行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訂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簡稱共同綱領”。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共七章六十條。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規定了中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以及各方面基本的方針政策。1954年憲法頒布前,曾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中國人民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組成的志愿部隊。1950年10月組建,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19日開赴朝鮮前線。經中朝聯合作戰,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由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并迫使其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1958年10月26日,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麻扶搖詞,周巍峙曲。創作于1950年。歌曲表現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同仇敵愾、無堅不摧和無往不勝的革命精神。
①1900年1月,興中會創刊于香港。1905年成為中國同盟會報紙,兼出十日刊《中國旬報》。該報社曾是革命派的黨務和軍務機關,辛亥革命后遷廣州,成為國民黨的宣傳機關。1913年被軍閥龍濟光查封。②1981年6月創刊于北京的英文報紙。有香港版和通過衛星傳送版面的北美版和西歐版。
周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報。前身是1949年9月創辦的《中國兒童》(曾改名《中國少年兒童》),1951年11月改現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主辦。在北京出版。以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為讀者對象。
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成立于1949年。
共青團前身。1920年8月首先在上海發起組織,后在北京、廣州等地相繼建立。1922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式成立全國性組織。1925年改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抗日戰爭期間改造為廣泛的群眾性的青年抗日救國組織。
又稱孫子定理”。1852年,英國來華傳教士偉烈亞力將《孫子算經》中物不知數”問題的解法傳至歐洲。1874年,英國數學家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關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稱之為中國剩余定理”。
摔跤運動之一。古稱角力、角fe31!⑾嗥恕⒄跤等。常用方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掰、插閃、抱腿、勾腳等,以將對手摔倒為勝。比賽分三局,每局三分鐘。此外還有中國民族形式的摔跤,如蒙古族摔跤、朝鮮族摔跤、藏族摔跤、維吾爾族摔跤等。
1.指熟悉中國情況的外國人。
原名《中國通史簡編》。書名。范文瀾編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國后,經修訂出版了前三編共四冊。1978年改名《中國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冊,五至十冊由蔡美彪等續寫。是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系統論述中國歷史發展過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寫法夾敘夾議,文字簡潔生動,深入淺出。
簡稱同盟會”。中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政黨。1905年在孫中山倡導下成立于日本東京。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發刊《民報》,并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在政治思想上對改良派展開論戰,并先后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后,同盟會本部由日本遷回國內。1912年8月改組為國民黨。
簡稱《中圖法》。北京圖書館等三十六個單位編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訂重版。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五大部部類基礎上,列編二十二大類。標記符號采用拼音字母和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是我國使用較廣泛的一部圖書分類法專著。
1.中國傳統棋種。由古代博戲發展而成。《楚辭.招魂》即有"象棊"一語。唐寶應年間(762--763)出現的寶應象棋,與現行的體制已經接近,至南宋便完全相同。宋劉克莊有《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敘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點和戰略戰術。明清兩代名家輩出,有大量棋譜刊印。解放后,列為我國體育運動比賽項目。
魯迅著。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的講義。書中對從上古神話到清末譴責小說的中國歷代小說進行了精辟的論述,總結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和成就,是中國小說史的開山之作◇編入《魯迅全集》。
中國的醫科大學。校址在北京。前身為協和醫學堂,后數易其名,一度停辦,1979年復校,改名中國首都醫科大學,1985年改現名。設有醫學、護理和醫學實驗技師等專業。醫學專業學制為八年。
也稱中國研究”、漢學”。國外對中國研究的統稱。有廣狹兩義。廣義指研究中國的哲學、宗教、歷史、政治、經濟、藝術、語言等各門社會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狹義指研究中國的文獻、語言和文學。在現階段,中國學的研究重心是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著名圖論問題之一。郵遞員從郵局出發送信,要求對轄區內每條街,都至少通過一次,再回郵局。在此條件下,怎樣選擇一條最短路線?此問題由中國數學家管梅谷于1960年首先研究并給出算法,故名。
1.通稱北京猿人。世界著名猿人化石。1927年首次在我國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洞穴內發現。經古地磁法測定,其絕對年代不少于六十九萬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于1942年春進攻緬甸。中國政府應英國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前線。在對日作戰中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后因日軍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東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東北部,改稱駐印軍。1945年1月,遠征軍兩支部隊在緬北會師,打通中印公路,為盟軍在緬甸的最后勝利奠定基礎。
中國的民主黨派之一。1925年成立。主要由歸國華僑組成。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參政黨之一。
群眾性體育組織。1973年成立。次年加入國際中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要活動有組織全國性中學生的體育競賽,參與國際中學生的體育競賽,進行體育科學研究等。會址設在北京。
1.中國的文字。特指漢字。
簡稱左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學界的組織。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領導成員有魯迅、夏衍、馮雪峰、馮乃超、丁玲、周揚等。曾團結和組織進步作家,反擊國民黨當局的文化圍剿”,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判各種資產階級文藝思潮。1936年初,為了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自動解散。曾出版機關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學月報》等。
1.果實的中間一層果皮,如桃﹑李等多汁可吃的部分。
1.內病。
1.藏蓄于內心。
1.因受涼而生病。
2.中醫病癥名。
1.指東漢。
2.中天云漢。喻朝廷。
1.中等規格。
1.盛夏。
1.宮中的小門。
1.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儒家認為能"致中和",則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于和諧境界。
2.中正平和。
3.道教語。指元氣。
4.化學﹑物理名詞。(1)指相當量的酸和堿互相作用生成鹽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產生其他物質,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體的正電量和負電量相等而不顯帶電現象的狀態。
1.北京故宮三大殿之一。在太和殿后,蓖殿前。明初建,原名華蓋殿,后改名中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中和殿。為帝王舉行大典時演習禮儀之地。
1.唐德宗貞元五年,下詔廢除正月晦日之節,以二月初一為中和節。是日民間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種互相贈送,稱為獻生子。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豐年。百官進農書,表示務本。見《新唐書.李泌傳》。
1.唐樂曲名。
1.唐樂舞名。
1.明清兩代大樂,用于祭祀和大朝會﹑大宴饗。
1.河的中央;河中。
2.指黃河中游。
1.同"中和"。
1.古代臣子上賀表,例有"誠慶誠賀,頓首頓首"或"誠歡誠慶,頓首頓首"一類的套語,表示棕◇人編印文集時,每將其省略,夾注"中賀"二字代之。宋人文集中所載賀表,多有其例。
1.指中等資產的人家。
1.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2.指中原。
3.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袁世凱恢復帝制時的國號。詳洪憲帝制”(5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