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膽怯,害怕。
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戰爭等對個人來說都可以成為不可抗力。在法律上,因不可抗力而造成桅社會的結果,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不承擔法律責任。
無法用言語描述其山石奇秀,不可名狀|內心的痛苦不可名狀。
1.見"不可捉摸"。
1.無法使之消失。
1.猶無可奈何。表示沒有辦法。
1.詈辭。猶可惡。
2.無法忍受。
在一定條件下,必然不出現的事情。如從混有四件次品的產品中任意抽取五件,那么它們全部是次品”就是一個不可能事件。是隨機事件的一種極端情形。
1.見"不可勝數"。
1.見"不可勝紀"。
1.無法一一枚舉,極言其多。
無法計數,謂極多所藏珍寶,不可勝數。
1.見"不可勝數"。
1.猶不可勝道。形容數量多。
1.謂無法整頓。
2.形容事情壞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1.見"不可同日而語"。
不能放在一起說,指兩者差距非常大兩者的趣味不可同日而語。
1.無法用言辭表達。
1.同"不可名狀"。
否認人類能夠認識或能夠徹底認識世界的哲學學說。同可知論”相對。主張人的認識不超出感覺和經驗,不承認在感覺和經驗以外有確實可靠的東西存在。歐洲近代不可知論的主要代表是英國的休謨和德國的康德。
1.亦作"不可摸捉"。
2.形容難以猜測或估量。
1.不能。
2.不能戰勝。《詩.大雅.常武》"不測不克,濯征徐國。"鄭玄箋"其勢不可測度,不可攻勝。"一說"不克"為不可識知。
1.不敬。
1.不同意;不接受。
1.不愉快,不高興。
2.不適;有病。
3.不好,不吉。
1.見"不匡"。
1.自謙之詞。謂不自量,愚昧無知。
1.不竭;不缺乏。
1.見"不愧"。
副詞。同為”、是”連用,表示當之無愧小李品德好、功課好、身體好,不愧為三好學生|白求恩不愧是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1.不脫漏。
1.助詞。用于語尾,以加強語氣。
2.助詞。亦作"不倈"。表轉接語氣。
3.助詞。亦作"不倈"。表順連上句,并加強下文語氣。
1.象聲詞。形容馬跑得飛快。
1.不歸。
2.逸詩《貍首》的別稱。因貍一名不來,故稱。
德國第二大港和工業城市。人口5358萬(1984年)。輪可直達內港。鐵路樞紐。工業以造船、汽車、電子等為主。市中心保留有中世紀建筑特色。
1.不注意,不留神。
1.無端,沒來由。
1.見"不剌"。
1.蒙語音譯詞。亦譯作"孛蘭奚"﹑"闌遺"﹑"攔遺"。元代規定奴隸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稱"不蘭奚"。如主人認領,仍交歸原主。
1.明代俗語。猶言不高不下。
2.用以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參見"不稂不莠"。
1.見"不郎鼓"。
本指田中沒有各種雜草,后比喻不成器,沒出息一身無家無室,半世不稂不莠|像這等不稂不莠之人,要他何用。
1.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勞動的成果。
1.不堅實;不牢固。
2.不牢靠,不穩。
1.怕羞,不老練。
1.道袍。
1.不善。
2.作自謙之詞,猶不肖。
3.不同;不象。
4.不及于,不包括。
1.不以禮相待。
2.不施禮。
1.猶言不利,不順。
2.謂不治理公務。
3.理不清。
4.不理睬。
1.佛教禪宗主頓悟,以心傳心,不涉文字語言,謂之不立文字。
1.有害;沒有好處。
2.不順利;不能取勝。
3.不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