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聲痛哭,淚如血涌。一說,淚盡血出。形容極度悲傷。
2.指因極度悲痛而無聲哭泣時流出的眼淚。
1.同"上慢下暴"。
1.謂君上驕慢,下民強暴。
1.舊時征收田賦,分上下二期,規(guī)定地丁錢糧在農(nóng)歷二月開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
1.猶高門。
1.物體的表面。
2.位置較高的地方。
3.指次序在前的。
4.上首。
5.方面;里面。 6.指京師。 7.指官府,上級。 8.指家族輩分較高﹑年齡較大者。
1.精妙,最好。
1.上級的命令,特指君命。
2.謂長壽。
3.崇尚軍令。上,通"尚"。
1.謂被處極刑。木驢是將犯人凌遲處死的一種刑具。
1.掃墓。
1.謂向官府交納賦稅。
1.漫言各處去向,猶言走南闖北。
1.見"上躋"。
1.崇尚有才干的人。上,通"尚"。
1.由低處向上逆行。
1.猶上歲。指豐收年。
2.道家以二十﹑三十為上年,認為是修道最佳的年歲。
3.去年;前幾年。
1.指年老。
1.亦稱"上農(nóng)夫"。古代指種植條件較好﹑收益較多的農(nóng)民。
2.重農(nóng)。上,通"尚"。
1.見"上農(nóng)"。
1.手藝高超的女子。
1.謂說話引經(jīng)據(jù)典,有根據(jù)。
1.傳說中司生人類耳目之神。
1.上等。
2.指最高的門閥品第。
3.佛教謂修凈土法門而道行較高者,命終化生西方凈土后所居的高等品位。
1.舊時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diào)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
1.沿著有坡度的路從低處走向高處。
2.謂敗走。
3.唐代遷諫議大夫稱"上坡"。
1.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2.上等飲料。
1.上奏;稟告。
1.賭氣。
2.氣喘。
1.呼吸急促的樣子。
1.升官晉級。
1.向上升。多用于指火或煙。
1.戲曲﹑曲藝的唱詞符合曲調(diào)的要求叫做"上腔"。
1.指耳﹑目﹑鼻﹑口諸竅。
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稱為上卿”◇泛指朝廷重臣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1.上天;天空。
2.道家所稱的三清境之一。
3.用以指道觀或道長。
4.唐柳珵《上清傳》云,丞相竇參為政敵所誣,自知將敗,囑其婢上清入宮為婢,為之辯白,上清后果入宮,向德宗辯其誣。見《太平廣記》卷二七五引《異聞集》◇因以"上清"稱婢。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觀之一。在江西貴溪縣上清鎮(zhèn)。唐代名真仙觀,宋大中祥符時改上清觀,政和中改上清正一宮,元改正一萬壽宮,清改稱大上清宮,簡稱上清宮。"上清"為道家所稱的神仙居處,故其他道觀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2.五代前蜀宮觀名。
1.即上清宮。詳"上清宮"。
1.道教符箓中較為高深的一種。
1.古錢的別稱。相傳貞觀年間,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寶"進見。語畢,送之出亭,于墻下忽然不見。掘地,得古錢一枚,乃悟"上清童子"為銅名,"元寶"為錢文。見唐谷神子《博異志.岑文本》◇遂以"上清童子"為錢的別名。
1.向上級請求或請示。
2.唐宋禮部試士出試題,準舉子進問題意,謂之"上請"。
1.上天;天帝。
1.孟秋。指農(nóng)歷七月。
1.由一處趨于某處或由低處到高處。
2.引申為興旺發(fā)達。
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完成。
4.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前。
1.謂落進別人設(shè)置的騙局中。
1.右券,右契。券,指契約。券分左右,訂約雙方各執(zhí)其一,而以右券為上。
1.沃土。
在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上游、浙贛鐵路線上。1949年始設(shè)市。人口316萬(1995年)。為江西東北地區(qū)物資集散和交通中心之一。茅家?guī)X有上饒集中營舊址,是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關(guān)押革命志士的地方。建國后建有烈士紀念碑和陳列館。
1.道德高尚的人。
2.《釋氏要覽.稱謂》引古師云"內(nèi)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對和尚的尊稱。
3.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
4.舊時對主人的稱呼。
5.方言。子女對父母或祖父母的稱呼。
1.方言。指陸續(xù)有顧客來。
1.至仁。
2.指最仁愛的人。
1.指官吏就職。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