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拋棄原來職業,改從新的職業。
流下三尺長的口水。形容饞到極點這孩子見人家吃東西,總是饞得垂涎三尺。
1.語本唐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后以"垂涎欲滴"謂嘴饞得口水快要流下來。形容貪饞到極點。
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稱為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稱為垂足。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都垂直,那么稱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互相垂直,這條直線稱為平面的垂線。
1.一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或平面垂直相交的交點。亦稱"垂足"。
1.垂示法則。
1.顯示征兆。古人迷信,把某些自然現象附會人事,認為是預示人間禍福吉兇的跡象。
三角形三條高(所在直線)的交點。銳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形內;直角三角形的垂心與直角頂點重合;鈍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形外。
1.顯示祥瑞;降福。
1.立功,垂留功勛。
屈尊詢問(敬辭)尊長垂詢,用敢附聞。
1.垂示教訓。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后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1.見"垂耀"。
1.見"垂耀"。
1.把功業傳留于后世。
1.見"垂衣裳"。
1.謂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禮◇用以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1.注意;留意。
2.關懷,關心。
3.猶喜愛。
4.猶言降意;曲意。
1.《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王弼注"懷懼而行,行不敢顯,故曰垂其翼。"謂鳥翅下垂不能高飛◇以"垂翼"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
1.以粉傅面﹑以黛畫眉。謂女子修飾容顏。
1.猶粉白黛黑。
1.見"粉白黛黑"。
1.水牌或粉牌。一種約一尺見方的白漆(亦有用黃漆的)木板。可用毛筆寫字,能隨寫隨揩。舊時店鋪常用以記事。
2.白漆的木板。
3.指黑板。
1.畫稿。古人作畫,先施粉上樣,然后依樣落筆,故稱畫稿為粉本。
2.指圖畫。
3.比喻底本﹑基礎等。
1.白晳可愛之鼻。
在黑板上寫字用的條狀物,用白堊、熟石膏粉等加水攪拌,灌入模型后凝固制成。
1.指白色墻壁。
2.指宋元時代張貼法令﹑書寫告示的墻壁。
3.引申為將法令﹑告示寫在粉刷成白色的墻壁上。
1.指成色好的銀錠。
(~兒)用團粉加少量油脂、鹽、作料等灌入腸衣做熟的副食品。
在燃燒或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末狀的廢物~污染。
1.用稻米黍米之粉做成的食品,上粘豆屑。
痤瘡(cuóchuāng)的通稱。
〈書〉①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顏料不施~。②借指婦女六宮~。
1.用白堊涂刷的女墻。
蝴蝶的一種,翅白色,有黑色斑點,也有黃色或橙色的。幼蟲吃白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葉,是農業害蟲。
1.詞牌名。雙調,七十二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中呂宮,但北曲中較為常見。南曲例見明高明《琵琶記》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1.瓷器之一種。仿照定窯瓷器而和以石粉者稱為"粉定"。
1.粉墻。
1.一種用米粉制作的食品。
做粉皮、粉條、粉絲等食品的作坊。
1.亦作"粉坊"。制作粉條﹑粉皮﹑粉絲等食品的作坊。
2.指妓院。
1.謂粉末飛揚騰涌。
1.即粉撲。敷粉時用以蘸粉拍臉。
1.謂駙馬之父。
1.尚書省的別稱。
2.猶閨閣。
1.粉身碎骨,不惜生命。
1.謂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1.猶言粉骨碎身。
1.猶言粉骨碎身。
1.謂身軀粉碎,犧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