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淮南子.說山訓》"文公棄荏席,后霉黑,咎犯辭歸。"后因以"棄席"比喻被拋棄的功臣。
1.好為禍患并堅持不改。
1.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別人的災禍為樂。
1.亦作"樂饑"。
2.療饑;充饑。樂,通"療"。《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高亨注"樂,借為療。《列女傳·賢明》引作療。"宋蘇軾《十二琴銘·玉磬》"其清越以長者,玉也;聽萬物之秋者,磬也。寶如是,中藜藿,不再食。以是樂饑,不以告糴。"清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孫侍讀一致》"縱放意于山水,山水果可樂饑,即肆力于詩文。"一說"樂"音lè,"樂饑"謂樂道而忘饑。參閱《詩·陳風·衡門》毛傳。
1.謂音樂達到中和的境界。
1.同"樂極則悲"。
1.同"樂極則悲"。
1.同"樂極則悲"。
1.同"樂極則悲"。
快樂到了極點的時候,發(fā)生悲痛的事情。
1.歡樂到了極點,將轉(zhuǎn)而發(fā)生悲傷的事。
1.好樂過度而不止,必生憂傷。
1.樂戶的名籍。古時官妓屬樂部,故稱。亦指樂戶或官妓。
1.歌舞女藝人。
1.猶樂土。
1.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tài)度惡劣。
1.音樂的節(jié)奏或節(jié)拍。
1.關于舉樂的禁令。
1.猶言樂極生悲。
1.猶樂土。
2.快樂的境地。
1.安樂的住所。
1.古代管理音樂的機關。
1.樂曲的節(jié)拍。
1.懸掛樂器的支架。借指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
1.堅定貌。
1.形容高興的樣子。
1.猶樂陶陶。
1.猶樂陶陶。
1.音樂的道理﹑法則。
1.快樂與利益。猶幸福。
2.謂使之得到快樂與利益。
1.即功利主義。
1.記載音樂的冊籍。
1.傳說中的古國名。
1.樂曲的名稱。
2.舊指藝人獻藝時所用的名字。
1.謂安于天命。
1.古代女樂工。
1.樂器。
1.戲曲劇種。弋陽腔的一個支派,明末同青陽腔齊名。流行于江西東北部。清代逐漸衰亡。
1.歌譜或器樂演奏用的譜子。有工尺譜﹑文字譜﹑略號譜﹑五線譜和簡譜等。
1.亦作"樂愷"。
2.歡樂。
1.能發(fā)樂音﹑供演奏音樂使用的器具。
1.古代無田農(nóng)民從一地遷往另一地之稱。謂遷往安樂之地。
1.漢武功爵名。
2.唐及唐以后太常卿的別稱。
1.音樂作品。統(tǒng)稱演奏和歌唱之歌曲。
1.指道家所謂超脫哀樂之情﹑無往而不適的境界。
2.謂以完美為樂。
1.同"樂群"。
2.謂與友朋相處無違失。
1.愉快貌。
1.古代指掌管音樂的官吏。
2.歌舞演奏藝人的泛稱。
1.謂舞。
1.舉樂辦理喪事。
1.音樂技藝。
2.猶樂工。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