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毛詩故訓傳》(一作《毛詩詁訓傳》)的簡稱。為漢人訓釋《詩經》之作。《漢書.藝文志》著錄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著其名。東漢鄭玄《詩譜》稱"魯人大毛公為《詁訓傳》于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至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始言大毛公為漢魯國人毛亨﹐小毛公為漢趙國人毛萇◇世因以《故訓傳》為毛亨作﹐亦有以為乃毛萇作或毛亨作而萇有所增益者。其詁訓大抵本先秦學者的意見﹐保存了許多古義﹐雖有錯誤﹐但仍為研究《詩經》的重要文獻﹐通行的《十三經注疏》即采用《毛傳》。東漢鄭玄《毛詩傳箋》及唐孔穎達《毛詩正義》﹐為箋釋疏解《毛傳》之作。清代研究《毛傳》﹐著名的有陳奐的《詩毛氏傳疏》和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參閱王國維《觀堂集林別集.書后》。
1.賢惠貞節。
2.指賢慧貞節的女子。
1.佛教語。梵語bhadrakapa。指有釋迦佛等千佛出世的現在劫。與過去莊嚴劫﹑未來星宿劫并稱為三大劫,為佛教宏觀的時間觀念之一。
1.亦作"賢桀"。
2.才德或才智杰出的人。
1.見"賢杰"。
1.賢士舊臣。
1.見"賢俊"。
1.賢明的君主。
2.指封建時代賢明的貴族或地方官。
1.亦作"賢雋"。亦作"賢俊"。亦作"賢巕"。
2.才德出眾。
3.才德出眾的人。
1.賢能而剛直。
1.科舉時代對鹽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稱。
1.賢良。
1.賢好。
1.賢良的兄長。
1.猶稀爛。
1.對他人兒子的美稱。
1.勞苦;辛勞。
1.賢明而有作為的人。
1.賢能的官吏。
①有才能,有德行賢良之士。②有才德的人薦舉賢良。
1.漢代鹽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漢文帝。被舉者對政治得失應直言極諫。如表現特別優秀,則授予官職。武帝時復詔舉賢良或賢良文學。名稱時有不同,性質無異。歷代往往視作非常設之制科。
1.漢代鹽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武帝時,簡稱賢良或文學。
1.方言。慈善。
1.賢明的同僚。
1.對死者靈魂的尊稱。
1.賢明的縣令。
2.山名。在廣東省陽山縣北二里,唐韓愈為陽山令,嘗讀書于此,有讀書巖。又名牧民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廣州府》。
1.才德兼備的名流。
1.指賢者仕進的機會。
1.猶賢每。
1.賢能杰出的人。
1."你們"的敬稱。
1.妹的美稱。
2.對人妹的敬稱。
1.賢良門第。
2.猶賢每。
1.才德美好的人。
1.良民。
1.好名聲。
有才能有見識領導賢明|賢明的經理。
1.才略;智略。
1.見"賢妻良母"。
1.賢明的州郡長官。
1.見"賢內助"。
1.賢惠能干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見"賢俊"。
1.有才德的女子。
2.敬稱他人之女。
1.賢惠的配偶。
1.賢慧的妻子。
2.尊稱人妻。
1.賢德的朋友。
1.賢惠的配偶。
1.對丈夫是賢惠的妻子,對子女是慈善的母親。
1.長輩對子侄輩或先生對門生弟子的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