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次錄用。
1.明末研習科舉應試的八股文的學派。
1.帖附前例。謂依前例量刑。
1.猶帖經。
1.貼身于馬上。謂跨騎不施鞍韉之馬。
1.以帖經試士。
1.猶帖字。
1.安寧;安定。
1.形容帖伏收斂之貌。
2.安穩貌。
3.逼近﹑貼近貌。
4.溫順;服帖。
5.平淡無奇。
1.差役。舊時供官府差遣的人。
1.靜止不動貌;安穩。
2.指平安穩當。
3.平靜。
4.妥帖,合適妥當。
1.猶帖經。
1.馴服;平服。
2.安息,安寧。
3.補貼利息。
1.貼臥席上。喻安穩。
1.拘束不展貌。
1.清時衙門中抄寫小吏。
①研究、考證法帖的源流、摹刻優劣、拓本先后以及書跡真偽和文字內容的學問。②崇尚法帖的書法派別。與碑學”相對。即推崇魏晉唐宋各書法名家書風體系的學派。碑學興起后,有人稱碑學為北派,帖學為南派。
1.兼職。
1.布告;招貼。
2.名帖;名片。
3.票券。
4.書畫粘貼成的冊頁。
5.指帖子詞。
1.宋代八節內宴時翰林院侍臣獻給宮中的詩,粘貼于閣中門壁。大都為五七言絕句。宋歐陽修有《春帖子詞》﹑《端午帖子詞》。參閱清趙翼《陔馀叢考.帖子詞》。
1.謂熟記經書以應帖試。
1.謂貪圖富貴。
1.形容微動之聲。
1.官府公堂后面用以會客﹑休息的房間。
2.指包括廳堂在內的正屋。
即廳堂直上廳事|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1.堂屋。
1.守廳軍士的頭目。
1.包括廳堂在內的房舍。
1.廳堂,廳房。
1.舊時官廳的差役。
2.劇場正廳。
1.五代時帝王的親軍。
1.廳子都。
1.水邊的蘆葦。
1.泛指池沼等淺水。
1.水涯,水濱。
北伐戰爭的著名戰役。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從湖南向湖北挺進,軍閥吳佩孚以主力扼守湖北咸寧境內的軍事要隘汀泗橋。26日,國民革命軍向汀泗橋發起進攻。擔負先鋒任務的葉挺獨立團,迂回敵后,敵軍腹背受敵,全線崩潰。北伐軍占領了汀泗橋。
1.亦作"汀濙"。
2.小水。
3.水清澈貌。
1.見"汀瀅"。
1.水中小洲。
1.水中小洲或水邊平地。
1.偷聽別人的私語。
2.猶聽房。
1.聽憑自便。
1.傳說狐性好疑﹐故渡冰輒聽﹐冰下無水乃過。典出《水經注.河水一》引晉郭緣生《述征記》"盟津﹑河津恒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則冰厚數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后遂以"聽冰"謂多慮或處事慎重。
1.聽而采納之。
1.語本《周禮.秋官.鄉士》"聽其獄訟﹐察其辭。"后因以"聽察"謂探聽審察。
①聽從差遣;執役進府聽差|今日該我聽差。②仆役的通稱。
1.聽信讒言。
1.臨朝聽政。
1.聽雞鳴而趨朝。借指擔任京官。
1.靜聽;細聽。
1.隔窗而聽。
2.猶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