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皇帝的詔敕文書。
1.飛的龍。
2.比喻帝王。
3.傳說中的人名。
4.對人的美喻。
5.鳥名。 6.指駿馬。 7.特指唐代御廄中右膊印飛字﹑左項(xiàng)印龍形的馬。 8.樂章名。 9.即山魈。 10.仙藥名。
1.唐代御廄名。
1.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孔穎達(dá)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1.攻城用的一種樓車。
2.高樓。
1.船上的小樓。
1.古地名。
1.飛廬。
1.飛翔的鸞鳥。
2.閣名。
1.謂英俊才識之士。
1.高張的網(wǎng)。
1.謂飛閃而過。
①機(jī)器上安裝的大而重的輪子。利用它的慣性使機(jī)器旋轉(zhuǎn)均勻。②(~兒)自行車后輪上裝的傳動齒輪。
1.指磨面時飛落下來混有塵土的面。
1.快馬。
2.策馬飛奔。
3.星名。由"室"﹑"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寶瓶宿之北。
1.古錢名。
1.趕快;急忙。
①指跑得特別快的腿。②指跑得特別快的人。
1.古代一種帶火的箭。
1.指飛檐。
2.借指高樓。
1.亦作"飛?"。
2.蟲名。
3.箭名。
1.指夢中飛越。
1.邊飛邊鳴。
2.比喻顯身揚(yáng)名。語本《韓非子.喻老》"﹝鳥﹞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1.猶飛驛。策動驛馬疾馳。
1.噴濺或激起沫子。
2.噴出或?yàn)R起的沫子。
1.疾病的一種傳染方式。病原體從患者或帶菌者的呼吸道中,隨著咳嗽﹑噴嚏或說話時噴出的唾沫星傳給健康人。猩紅熱﹑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就是這樣傳染的。
1.亦作"飛謀薦謗"。
2.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1.見"飛謀釣謗"。
1.《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長安章城門門牡自亡,函谷關(guān)次門牡亦自亡。京房《易傳》曰'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zāi)水,厥咎牡亡。'《妖辭》曰'關(guān)動牡飛,辟為亡道臣為非,厥咎辭臣謀篡。'"后以"飛牡"為發(fā)生變異的征兆﹑跡象。
1.指隨時可撤的帳幕。
1.善于攀援騰躍的猿。
1.猶飛步。
1.猶馳念。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
2.指古代藏鉤游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
1.吐蕃稱騎馬傳遞消息或傳送公文的人。
1.地圖的一種。
1.信鴿。
1.見"飛炮"。
1.迅速奔跑。
1.飛動的馬轡。亦指奔馳的馬。
2.策馬疾馳。
3.指太陽。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柳葉,邊緣有鋸齒。秋天開花,花外圍白色,中心黃色。也叫蓬。
1.猶言魂飛魄散。形容害怕。
2.高飛的精魂。
1.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1.快馬。
2.唐禁軍名。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營于玄武門﹐其兵稱"飛騎"。
1.不拘常規(guī)的出奇的棋藝。
1.迅速報(bào)告。
1.向上飛離。
2.扔起。
1.指射出的子彈。
1.舊時官府派差役捕人所發(fā)的憑證。
1.飛行。
1.古代的一種匯兌方式。始于唐憲宗時。亦指該種匯兌的票券。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