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習俗,每逢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后定為夏歷三月初三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人仿行,于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觴曲水"。
1.對尊上命令的敬稱。
1.稱慈親或尊上的謀劃。
1.古謂父嚴母慈,故稱母為慈母。
2.古稱撫育自己成長的庶母為慈母。
1.古時為撫育己之庶母所服的喪服。
1.見"慈眼"。
1.慈愛和睦。
1.出于慈愛的關心;慈愛的念頭。
1.慈愛的父母。
1.仁慈謙讓。
1.慈善仁愛。
1.佛教語。慈悲與忍辱。
1.慈祥和藹的容顏。
1.仁慈溫和。
1.猶慈顏。
仁慈善良慈善事業。
1.即磁石。俗稱吸鐵石。
1.佛教菩薩名,即彌勒菩薩。彌勒,梵語maitreya,意譯為"慈氏",為將繼承釋迦佛位的未來佛。
1.舊登科甲者對母在父喪之稱。
1.仁慈寬恕。
1.舊時泛指孝順的子孫。
1.見"慈闈"。
1.亦作"慈幃"。亦作"慈帷"。
2.舊時母親的代稱。
3.封建時代以皇后母儀天下,故亦以稱皇后。
1.見"慈闈"。
1.仁慈溫和。
1.猶恩澤。
1.烏鴉的一種。相傳此鳥能反哺其母,故稱。
2.指慈母。
1.仁愛勇武。
1.謂慈母的音容笑貌。
1.猶慈親。
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緒兩朝實際的統治者。咸豐帝妃,同治帝母。滿族。葉赫那拉氏。為人陰險毒辣,善于玩弄權術。1861年咸豐帝死,同治帝繼位,她發動祺祥政變,實行垂簾聽政”,掌握清廷實權。同治帝死后,立載b141(即光緒帝)為帝,仍由她聽政。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鎮壓了太平天國、戊戌維新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先后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病死。
仁慈溫和慈祥的目光。
1.孝敬。
1.慈悲之心。
1.慈愛之兄。
1.仁慈顧惜。亦指仁慈憐憫之心。
1.母親。
1.母或父的教誨。
1.即慈烏。
1.慈祥和藹的容顏。稱尊上的音容,多指母親而言。
1.亦稱"慈目"。佛教語。佛以慈悲心視眾生之眼。
2.馬的一種眼病。
1.猶慈善。
1.謂尊上或神佛的庇蔭。
1.慈愛。
1.愛護幼小者。
1.宋代收養棄嬰的機構。
1.仁愛保佑。
1.仁慈寬宥。
1.猶法雨,甘露。
1.仁慈撫育。
1.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云之廣被世界﹑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