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續下雨。
1.周朝和漢朝。
2.借指漢族建立的國家。
1.謂周文王姬昌的德化。
1.春秋時,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
2.稱美婦女的宗族。
3.泛指美女。
1.周公姬旦與孔子的并稱。
1.周朝和漢朝。周,姬姓,漢,劉姓,故稱。
1.周公姬旦和呂尚的并稱。喻賢能的輔弼之臣。
1.家妓;婢妾。
1.妾。
1.郊祭和祼祭。
1.城外,郊外。
1.唐代孟郊﹑賈島之詩,清峭瘦硬,好作苦語,故有此謂。
2.喻寒酸相。
1.國都外圍的廣大地區。
1.古代天子祀上帝諸神于郊外。
1.見"郊境"。
1.亦作"郊竟"。
2.國境。
3.城邑之郊區。
1.郊外的住所。
2.居住郊外。
1.到郊外迎接并慰勞。
1.《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鄭玄注"壘,壘壁也。"后即以"郊壘"指構筑于郊外的防敵營壘。
1.周代指遠郊至國中六鄉居民所居之處。
1.帝王燒柴祭天。
1.猶郊關。
1.古帝王祭天地百神和祖先宗廟所用的樂章『武帝時,司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郊祭;又有《安世房中歌》十七章,薦之宗廟。此后歷代均有制作。這類作品,多為稱述功德和祝神祈福之詞。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搜輯頗多。參見"郊祀歌"。
1.郊野的道路。
1.郊外牧地。
1.猶郊迎。
1.古帝王郊祭時尚未卜日祭祀的牛。
1.謂帝王行郊天祭禮時,以始祖配祭。
1.祀天求神而降雨。
1.都邑的疆界;邊境。
2.郊野,郊外。
1.郊外大路的岔道。
1.郊外田野。
1.古天子郊祭天地于圓丘。亦指祭天。
城市周圍在行政管轄上屬這個城市的地區。
1.城外的大道。
1.周代謂郊學中有小才技藝可以選用的人。
2.郊野居民,農人。
1.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
1.古代后﹑夫人飼蠶的西郊桑田。
2.泛指郊野的桑樹。
1.道教語。指人的兩眉之間。
1.泛指郊外。
1.謂宿于城郊。表示誠敬。
1.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
2.古代祭祀天地之處。
1.周制,天子出郊祭天,于射宮命士習射,以鹽人才。
1.古代帝王舉行祭祀大禮時赦宥罪犯,謂之"郊赦"。
1.古代受命出郊迎接﹑慰勞賓客的使者。
1.郊外農舍。
1.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謂大祀,祀為群祀。
2.《郊祀歌》的省稱。
1.樂府歌曲名。《漢書.禮樂志》謂漢武帝定郊祀之禮,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命司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歷代王朝的這類歌辭,大都沿襲漢代之舊。
1.送賓客至郊外。本為古天子﹑諸侯禮遇賓客的儀式之一◇亦用于其他人。
1.見"郊遂"。
1.古代為祭祀所筑的土壇,設在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