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席"。
2.越前而登席。古人賓席在戶西,以西頭為下。行禮之時,人各一席,如相離稍遠,可以由下而升。若布席稍密,或數人共一席,必須由前乃可得己之座;若不由前,為躐席。
1.指仙人居所。
2.指皇宮之門。
1.古代風俗,元旦用桃木板懸掛門上,以辟邪鬼,稱仙木。
1.道觀中的仆役。
1.女仙人。
1.以游仙為主題的詩篇。如晉郭璞的《游仙詩》之類。
1.稀有罕見的非凡之品。
2.指非凡的氣質和姣美的姿容。
3.仙人的品級地位。
4.仙界的果品食物。
1.傳說中仙人種藥草的園圃。
1.仙人的譜錄,名冊。
1.超脫塵俗的風度氣質。
2.神話中仙人口中吹出的具有法力的氣。
1.道家語。謂與仙人有前緣﹑情分。
1.見"仙人橋"。
1.指仙宮的婢女。
1.指鶴。相傳仙人多騎鶴,故稱。語本《藝文類聚》卷九十引《相鶴經》"鶴,陽鳥也,而游于陰,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
1.指帝王陵墓上的寢殿。亦借指帝王之墓。
1.仙界的貴官。
1.指僧寺或道院中敲磬的聲音。磬,狀如云板,鳴以集眾。
1.宋代皇家的一種球形大彩燈。
1.仙界的樂曲。喻指美妙的樂曲。
1.亦作"僲去"。
2.成仙而去。
3.去世。死的婉辭。
1.古代統治者以赤雀﹑白雀等的出現為祥瑞,因稱"仙雀"。
1.仙宮。
2.指帝王的宮闕。
1.游船的美稱。
1.亦作"僲人"。
2.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
3.唐人用以稱女道士。
4.古代雜戲的一種。
5.南北朝時高麗官職名。 6.書法名稱的一種。
1.仙人掌的一種,為多年生植物。莖圓柱形,肉質,有縱行的棱,棱上有叢生的刺,花大,花瓣外面紫色,里面粉紅色。供觀賞。參見"仙人掌"。
1.即石擔。中國傳統體育器械。以長棍兩端貫以石輪,可用于舉重等。
1.巖洞名。江西廬山名勝之一,在牯嶺西北,為懸崖絕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巖"石刻,為南宋寶佑三年所刻。洞深約三丈,可容納百十人。清代嘉慶以后,洞為道士主持,改祀呂洞賓,呂洞賓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稱為"仙人洞"。巖下懸壁千仞,風光險絕。參閱周鑾書《廬山史話》五。
1.西漢長安城外觀名。
1.舊時稱舉進士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舉功名。
1.仙人掌的一種,又稱仙人拳。為多年生植物。莖球形或橢圓型,肉質,有縱行的棱,棱上有叢生的刺,花大,紅色或白色,供觀賞。參見"仙人掌"。
1.即仙人球。
1.猶襟抱,心懷。
2.方言。新婦的俗稱。
3.稱兒媳。
1.謂背離原來的心意。
1.猶本心。
1.愚笨。
1.謂頭腦清醒,明白事理。
1.心中別有打算。
1.佛教語。喻被束縛的迷心。
1.《呂氏春秋.蕩兵》"在心而未發,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2.黷武之心;殺伐之心。
1.心有病;心臟病。
2.心中憂慮而引起疾病。亦指心中憂慮引起的疾病。
3.特指相思病。
4.指隱私。
5.精神病。
1.佛教語。喻意念相續不絕,如水波之興。
2.指思念,思緒。
1.猶脈搏。
1.謂一個人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事。
1.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不一致。謂為人虛偽。
1.謂不出于本意。
1.心中不快。
1.心煩。
1.《左傳.昭公三年》"齊侯田于莒,盧蒲嫳見,泣且請曰'余發如此種種,余奚能為?'公曰'諾。吾告二子。'歸而告之。子尾欲復之,子雅不可,曰'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本謂年雖老卻工于心計;后亦謂因年老而力不從心。
1.喻力不從心。
1.比喻不平靜的心情﹑思緒。以其如潮水起伏,故稱。
1.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