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躐等。
1.停止。
1.謂報紙﹑雜志停止刊行。
1.過一會。
1.停止上課。
1.積水。
1.猶佇立。
裝尸棺材停放在某處停靈寺廟。
1.謂不繼續前進或移動。
1.謂耽擱得久了,會想出主意來。
1.停步。
1.亭落,驛亭村落。停,通"亭"。
1.停留住宿。
1.中止免除。
1.猶挪移。
1.猶留難。
1.北魏崔亮所創的選官制度。不問賢愚,專以年資深淺為錄用標準。
1.靜止凝神。
2.停留。
1.猶言停妻再娶。
1.謂拋棄未離異的妻子再與別人結婚。猶言重婚。
1.裁撤,裁減不用。
1.積食。謂食物停滯胃中不消化。
1.停止交易。
1.猶住手。謂停止手的動作;停止做某事。
1.積水;蓄水。
2.謂疾病引起體內積水,如水腫等。
3.停止供水。
1.見"銅雀"。
1.見"銅雀妓"。
1.樓閣名。在銅雀臺上。
1.見"銅雀臺"。
1.剛勁﹑蒼郁的樹枝。
1.銅元。
1.指銅版畫。
1.見"銅坑"。
1.銅元﹔銅錢。
1.銅制的柜。
1.礦物名。亦稱"銅靛"。呈細薄片狀﹐性脆﹐稍具彈性。通常多以粉末狀和被膜出現。靛藍色﹐條痕灰色至黑色。產于銅礦床次生硫化物富集帶中﹐為煉銅主要原料之一。
1.見"銅管樂隊"。
1.銅制的螺形鋪首。
2.一種銅制號角。
1.銅制的古兵器。也稱銅锏。長而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1.產銅的山。
2.山名。在四川省合川縣南。山有石梁橫亙﹐色如銅。
1.產銅的山陵。
在安徽省南部、寧銅鐵路終點,濱臨長江。1956年設銅官山市,1958年改銅陵市。人口318萬(1995年)。有銅陵銅礦,是中國有色冶金工業基地之一。
1.銅制的龍形器物。(1)裝飾品。《漢書.成帝紀》"太子出龍樓門"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2)噴水器。晉陸翙《鄴中記》"華林園中,千金堤上,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紳《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龍噴疑通海,鯨吞想漏川"自注"寺內有梁朝銅龍吐泉,銅鯨飲水,以注諸院。"(3)漏器的吐水龍頭。亦借指漏壺。唐李商隱《深宮》詩"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明李東陽《送進士歸省》詩"宵辭禁漏銅龍盡,曉散朝行白鷺稀。"
2.清王韜《變法上》"銅龍沙漏,璇璣玉衡,中國已有之于唐虞之世。"(4)受水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谷水》"晉文王欲修九龍堰,阮步兵舉陳協,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5)筆架﹑筆套之類文具。南朝梁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管撫銅龍,還笑王生之璧。"(6)銅制曲柄小喇叭狀吹奏樂器。清袁枚《續新齊諧.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銅龍以銅為之,曲其柄,如今之馬上腥喇狀,聲甚凄切。"
3.見"銅龍門"。
1.飾有銅龍的館舍。太子之宮﹐亦借指帝王宮廷。
1.飾有銅龍的門樓。借指太子宮室。亦借指帝王宮闕。
1.漢太子宮門名。門樓上飾有銅龍。亦借指帝王宮闕。
1.見"銅龍樓"。
1.銅壺。古代一種計時器。
1.銅制的定音﹑候氣的儀器。
銅表面所生成的銅銹。參見堿式碳酸銅”(1001頁)。
1.銅表面所生成的綠銹﹐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粉末狀﹐有毒﹐用來制煙火和顏料。
2.像銅綠一樣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