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炫耀才華﹐博取時譽。
1.釵的首端。多指釵。
1.詞牌名。本名《擷芳詞》﹐因北宋徽宗政和間宮中有擷芳園﹐故名。南宋陸游因無名氏詞有"可憐孤似釵頭鳳"句﹐改題《釵頭鳳》。又名《折紅英》﹑《惜分飛》﹑《玉瓏璁》等。陸游《釵頭鳳》詞抒寫他對前妻唐氏的眷戀心情。雙調(diào)六十字﹐末句各用三疊字﹐仄韻。參閱《詞譜》卷十。
1.端午節(jié)避邪的一種頭飾。
1.見"釵環(huán)"。
1.釵上之燕狀鑲飾物。傳說佩之吉祥。語本《太平御覽》卷七一八引《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一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共謀欲碎之。明旦視之匣﹐唯見白燕直升天﹐故宮人作玉釵﹐因改名玉燕釵﹐言其吉祥。"
1.釵上之魚形鑲飾物。傳說佩之吉祥。
1.首飾和潤發(fā)之脂膏。
1.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fā)。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
1.傳說中的山名。
2.即豺山。在今山西右玉縣境。公元402年魏主拓跋珪筑行宮于此。
1.同輩。
1.同輩友好。
1.共同居處。
1.流輩,同輩。
1.同輩;同伴。
1.朋輩。
2.相比并的人。
1.猶言一般的人。
1.同輩;同類的人。
2.伙伴;伴侶。
1.相匹敵者,對手。
1.投合于世俗。
2.指世俗之人。
1.猶同類。
1.做伙伴;與同列。
1.指同輩的人。
1.同類之人。
1.摟柴草的竹制器具。
1.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臨時性攔水建筑物。
1.柴門蓽戶。指窮人居所。
1.木杖。
1.用作燃料的樹枝﹑小木和雜草等。亦指莊稼的莖﹑葉。
1.古時禮儀。積薪為壇,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冊,然后燔柴祀天,謂之柴冊。
1.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1.參差不齊。
1.柴窯燒制的瓷器。
1.以小木枝構(gòu)成的鳥巢。
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在青海省西北部。介于昆侖山和祁連山之間,為青藏高原內(nèi)部的陷落盆地。拔2600~3000米。氣候干旱,屬內(nèi)流區(qū)。多鹽湖,柴達(dá)木”即蒙古語鹽澤”之意。中國最大鹽湖察爾汗鹽湖即位于盆地中部。鹽(池鹽、鉀鹽)、石油和鉛鋅礦等資源豐富。
1.被阻塞的道路。
1.傳說中的古泉名。
1.堵塞隔斷。
1.柴草堆。堆積在一起的柴。
1.柴禾堆。
柴門,用樹枝編扎成的門,比喻貧寒人家日暮掩柴扉。
1.祭祀之一種。燔柴禱告。
1.柴車。泛指賤者所乘之車。
1.猶木棍。
1.柴堆。
1.用柴薪作的門。多借指清貧人家。
1.編木圍其四面,使不受破壞。
1.謂居喪哀甚,瘦損如柴。
1.謂居親喪哀傷過甚,骨瘦如柴。
1.柴禾,柴草。
2.木柴燃燒產(chǎn)生的火。
1.柴火燒的飯。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飯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