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不用球門的蹴鞠比賽方式之一。三人依照三角狀站立位置,按順序踢球,周而復始。
1.腳跟反向。《爾雅.釋獸》"狒狒"晉郭璞注"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邢昺疏"反踵者,腳跟反向也。"《山海經.海內南經》"梟陽國在北胊之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因亦借指傳說中的梟陽國。
2.猶旋踵。謂時間極短。
1.猶反而。
1.反過來。
感光材料的一種。拍攝后經反轉沖洗可直接獲得正像。有黑白和彩色兩種。主要用于印刷制版和制作幻燈片等。
1.謀反的情況。
1.返本。
1.小步迅速倒退。
2.回身逃跑;退卻。
1.以左手反寫的字體。書法的一體。
1.馬褂的一種。清代服飾。
1.喻指能說會道的嘴巴。
1.打了勝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報功。
2.泛指勝利而歸,每含貶義。
1.曲牌口。亦名德勝令。屬北曲雙調。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八句)。一般接在雙調《雁兒落》曲牌之后,兩曲連用或作小令,或用在雙調套曲內。
1.見"得勝頭回"。
1.得與失。猶成敗。
2.得與失。指利弊。
3.得與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
4.得與失。特指贏利與虧本。
5.得與失。指是非曲直;正確與錯誤。 6.得與失。指好壞,優劣。 7.偏指失,過失。
1.獲得時機。
2.順應天時;適合時令。
3.遇合機緣;行時走運。
1.謂審案﹑察訪等得其實情。語出《史記.五帝本紀》"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
1.謂受教。
2.得用,使喚。
1.謂使士人投奔﹑歸附。亦謂得士人的心。
2.泛指獲得賢士。
1.取得權勢。
2.謂占有優勢。
3.猶得意。
1.猶得宜。
1.猶言得心應手。
2.指事情辦得順利或達到目的。
3.特指貪官覓得錢多。
1.見"得心應手"。
1.延年益壽。
2.享年。
1.謂目的﹑計劃得以實現。
2.特指考試得中。
1.數學名詞。即答數。
1.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蘇味道才學識度,物望攸歸;王方慶體質鄙陋,言詞魯鈍,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為鳳閣侍郎。或問張元一曰'蘇王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或問其故,答曰'得霜鷹俊絶,被凍蠅頑怯。'時人謂能體物也。"后因以"得霜鷹"比喻才俊捷悟的人。
1.謂得人效死相助。
2.謂得善終。
1.怎似;何如。
1.猶得計。計謀成功。
1.謂受到歲星的照臨。古人以歲星為祥星,得歲者有福。
2.猶有年,豐收。
3.謂收成。
4.謂增長年歲。
1.謂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適的位置。語出《詩.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2.適當;適宜。
恰當;恰到好處舉止得體|服裝剪裁得體。
1.唐俚曲名。詳"得寶歌"。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恒的運行規律。
2.謂得四時之正。
3.謂得天助。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獨具特別優裕的條件此地依山傍海,得天獨厚。
1.仕途得志。
1.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羋。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可靠,可信賴。
1.謂得以脫身。
2.佛教語。謂得以脫去生死之苦。
1.見"得無"。
1.見"得未曾有"。
1.謂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1.謂居應有之位置。
2.謂居要職。
3.指得帝位。
副詞。也作得毋”、得微”。能不;豈不是得無病乎|若輩得無苦貧乎?
1.見"得無"。
1.得無。猶言莫非,豈不是。
得知;獲知得悉詳情。
1.成仙。
2.用作去世的婉詞。
1.見"得閑"。
1.猶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