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出《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羃之。"后以"駿骨牽鹽"謂才華遭到抑制。
1.亦作"間深"。
2.緊要;關鍵。
1.亦作"間生"。
2.間氣所鐘而生出。
1.亦作"間世"。
2.隔代。指年代相隔之久。
清閑舒適清幽閑適|閑適的心情。
1.亦作"間田"。亦作"閑田"。
2.中等田地。
3.兩方邊界之間的土地。
1.亦作"閑文"。
2.通俗作品;閑適詩文。
3.無關緊要的文字。
暇空閑。指空閑的時間。也指空閑自得的樣子沒有閑暇|貌甚閑暇。
人們利用或支配自由時間的方式。是個人滿足自己的生理、心理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活動方式。由于社會價值觀的不同,有墮落型、消遣型、積極型、發展型等形式。
人們在勞動和生活必需時間以外所剩余的那部分可自由支配的消費生活時間。主要包括消遣娛樂、體育鍛煉、業余學習、參觀游覽、社會交往等時間。
泛指除正式的勞動生產活動以外的一切自由支配和選擇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具有補償消耗、豐富生活、激發才能和顯示人的價值的功能。
1.亦作"間歇"。
2.停頓;中斷。
3.周期性的時作時停。
1.亦作"間歇泉"。
2.按周期噴發的溫泉。一般分布在火山活動的地區。
1.防止邪惡。
1.《易.干》"閑邪存其誠。"孔穎達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后以"閑邪存誠"指防止邪惡,保持誠敬篤實。
1.謂約束心思。
1.亦作"閑舋"。亦作"間釁"。
2.伺隙;乘隙。
1.見"閑釁"。
1.亦作"間言"。亦作"閑言"。
2.非議;異議。
3.私下談話。
4.離間的話。
1.議人長短的嘮叨話。
1.亦作"閑言淡語"。
2.無關緊要的話。
3.同"閑言冷語"。
1.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1.指與正事無關的話;廢話。
1.亦作"閑艷"。
2.嫻雅美麗。閑﹐通"嫻"。
逸安樂。清閑舒適不求榮利而慕閑逸。
1.亦作"閑吟"。
2.隨意吟唱。
1.猶儉約。
1.亦作"閑月"。
2.農事清閑的月份。
1.亦作"閑云"。
2.悠然飄浮的云。
1.亦作"閑云孤鶴"。
2.飄浮的云,孤飛的鶴。常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
指鐫刻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除刻吉語外,還??淘娋?、格言、自戒之詞等。
1.亦作"閑正"。
2.清雅純正。閑,通"嫻"。
1.交替演奏。
1.指弦樂器和管樂器。
1.揚州彈詞的舊稱。用揚州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清乾隆時已經流行。
1.弓繳和釣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著。
1.《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朱熹集注"時子游為武城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稱以禮樂施教化的縣令。
1.弦管。
1.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樂器。
2.泛指歌吹彈唱。
1.在曲木上張弦成弓。謂制作弓箭。語本《易.系辭下》"弦木為弧。"
2.指弓箭。
1.弦月的光輝。
1.琴弦與琴徽。借指絲弦樂器。
1.農歷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弦日)和月終(晦日)。借指歲月。
1.喻性情急躁。
1.弦上之箭?!短接[》卷五九七引《魏書》"陳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為本初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后因以"弦箭"為典,謂迫不得已,勢在必行。
1.即續弦膠。
1.琴瑟的節拍。
1.弓弦和箭末扣弦處。
1.絲弦樂器。
1.指由于弦的振動而發音的一類樂器,如小提琴﹑琵琶﹑揚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