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載杜宣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知杯中之蛇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病遂愈?!稌x書.樂廣傳》亦有類似記述◇用"酒中蛇"為因疑慮而引起疾病之典實。
1.在山林中迷失方向﹑道路。
1.見"迷下蔡"。
1.誘惑勾引。
1.弄不清方向,走錯道路。
2.丟失;喪失。
1.迷謬的識見。
1.見"迷澌"。
1.亦作"迷廝"。
2.謂神思恍惚散亂。
1.猶昏死。
1.即迷魂湯。
1.方言。指迷惑人的甜言蜜語。
1.迷惘煩惱。
1.迷,通"彌"。形容極大。
2.迷,通"彌"。迷漫天空;滿天。
1.見"迷空步障"。
1.極大的謊話。迷,通"彌"。
1.極大的罪惡。迷,通"彌"。
1.走失的兒童。
1.謂頭腦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1.迷失正道的人。
1.見"迷途知反"。
①迷失道路迷途知返|一路尋訪,不覺迷途。②錯誤的道路引入迷途|陷于迷途。
1.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1.見"迷途知反"。
1.謎團;疑團。迷,用同"謎"。
1.執迷而頑固。
1.迷茫。
1.喻事物惑人如羅網。
2.指煙霧﹑水氣等迷茫如網。
1.迷惑失措。
2.指蠱惑,使迷惑。
3.謂神經錯亂失常。
1.暗于事理;虛誕荒謬。
1.亦作"迷悮"。
2.迷惑謬誤。
3.使迷惑;貽誤。
1.迷惑與覺悟。
1.見"迷誤"。
1.見"迷瞀"。
1.亦作"迷稀"。亦作"迷奚"。
2.眼睛半閉貌;迷離,朦朧。
3.謂以微笑媚人。
1.見"迷希"。
1.見"迷希"。
1.謂以微笑媚人。
1.方言。欺騙。
1.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艷麗迷人。
1.令人迷惑的境界。
1.指迷香洞。
2.可使人昏迷的香。
1.妓女接客的上等處所。
2.為妓院的美稱。
1.迷失方向。
1.使心迷惑。
2.迷惑的心。
1.猶迷向。
1.佛教語。指不明佛道的心性。
1.迷失本性。
2.指迷惑。
3.目眩神迷。形容所見令人驚異傾倒。
4.(眼睛)昏花。
1.見"迷煙"。
1.猶言胡言亂語。
1.由于飛揚的塵土或強烈的光線,使得眼睛睜不開。
1.無所用心;詐狂。《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郭象注"迷陽,猶亡陽也。亡陽任獨,不蕩于外,則吾行全矣。"成玄英疏"迷,亡也;陽,明也……宜放獨任之無為,忘遣應物之明智。"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迷陽,伏陽也,言詐狂。"一說,謂有刺的小灌木。王先謙集解"謂棘刺也,生于山野,踐之傷足,至今吾楚輿夫遇之猶呼迷陽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