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合格。符合程式。
1.謂大孩子穿過的衣服再給小孩子穿。
1.通行的符信。
1.傳與福祿。
1.傳遞交付。
1.見"傳柑"。
1.亦作"傳甘"。
2.北宋上元夜宮中宴近臣,貴戚宮人以黃柑相贈,謂之"傳柑"。
對一種模擬物理量變化能迅速感應并轉換為以便傳送和處理的電量變化的器件。如速度、溫度、聲、光、氣體等物理量各有相應的傳感器。常用于測量、自動控制和醫(yī)療儀器中。
1.傳達;轉告。
1.傳送歌聲。
2.傳授歌曲。
1.舊時謂訂婚時交換年庚帖。
1.解釋經籍的文字。
1.擊鼓通報。
1.傳遞著觀看。
1.驛站客舍。
1.謂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組,古代官員系印的絲帶,轉指官印。
1.古謂帝王傳位給子孫或讓位給他人。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又稱秦璽,唐改稱傳國寶。相傳秦始皇得藍田玉,雕為印,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亡歸漢◇來封建王朝以璽有"受命于天"之文,爭以得璽為符瑞。秦璽已亡,歷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異。
1.謂子孫襲封。
2.舊時藏族地區(qū)一種為土司﹑守備﹑土官傳達號令的人。
1.舊時謂訂婚時男女兩家互送約書和信物。
2.指明司禮監(jiān)承皇帝意旨,以朱筆批復內閣送呈文書。
1.傳聲呼喊。
2.謂口語相傳。
3.傳喚。
1.傳遞花朵。宴會時的一種游戲。
1.游戲的一種。宴會上,人們隨鼓聲傳遞花,至鼓聲止時,花在誰手即為負,罰飲酒。
1.中醫(yī)謂病邪轉移變化。
2.輸送轉化。
1.把一方的話傳到另一方。
1.見"傳聲筒"。
公安、司法機關通知訴訟當事人或其他特定人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到案的措施。須出示有關的證明文件。
1.古代邊塞夜間舉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謂之傳火。
2.舊時寒食節(jié)禁煙后重行舉火。古代宮中取火以賜近臣,再傳遞民家,故稱。
1.俗謂雞生傳染病后,蔓延開來。
1.傳命召集。
1.祖上傳下來的圖籍。指領土。
1.經書的注釋。
2.泛指記載的文字。
3.文體名。亦單稱傳。記載人物事跡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1.正史記述人物的兩種體裁"紀"和"傳"的合稱。亦泛指史傳。
1.繼承。
1.傳家事于子孫。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1.家中世代相傳的珍貴物品。
2.用作比喻。
1.謂《詩經》的注解。《詩經》注有漢毛公傳與鄭玄箋。清馬瑞辰有《毛詩傳箋通釋》。
1.召見。
1.傳遞令箭。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起兵令眾,以傳箭為號。
2.引申為傳令。
3.報時。古用銅壺滴漏計時,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時刻。
1.傳授講解。
1.掌傳教令的郡吏。
2.傳布教義。
1.傳布命令的旗幟。
1.即傳教士。
1.基督教會派出去傳教的人。
1.佛教謂向信徒傳授戒律,舉行受戒儀式。參見"五戒"﹑"八戒"﹑"十戒"。
1.傳授經學。
2.今喻指傳授經驗。
3.中醫(yī)稱傷寒病的變化過程。
1.古代禮儀,帝王車駕啟行時,左右侍者傳聲,以示警清道,叫作傳警。
2.傳遞警報。
1.傳車驛馬。亦指乘傳車驛馬的使者。
2.猶言供役使,奔走。
1.傳遞著觀看。
1.逮捕審問。
1.輾轉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