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編在一起。
2.共同編輯。
也作措大”。舊時對貧寒讀書人的輕蔑稱呼窮醋大。
1.譏諷文人出言吐語喜歡引經據典,語帶之乎者也。
1.吃醋,妒忌。
1.釀醋作坊。
1.比喻嫉妒心很重的人。
1.比喻妒忌之心極重。
1.吃醋的人。
1.明代專門負責釀醋以供官府之用的民戶。
1.釀醋用的流質酵母。
2.即酸漿。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酸漿》。
1.嫉妒的情緒。多用于男女之間。
1.醋梅的謔稱。
1.即醋。
1.落葉灌木,莖叢生,有刺,葉子略呈圓形,花白色。果實亦稱醋栗,是球形的漿果,黃綠色或紅色,味酸,可以制果醬。
1.主要用醋作佐料來烹調的魚。西湖醋魚為杭州名菜。
1.酢漿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2.用以釀制醋酸的酵母。
1.酢漿草的別名。
1.愛忌妒的女人。
又稱乙酸”?;瘜W式ch3cooh。有強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純品凝結時呈冰狀,故稱冰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一般由乙烯氧化法、烷烴直接氧化法制得,也可由含糖類物質經發酵法制得。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制醋酸纖維、合成纖維、醫藥、農藥、香料等。
俗稱巴黎綠”?;瘜W式3cu(aso3)2·cu(ch3coo)2。翡翠綠色粉末。極毒。溶于氨水、酸,不溶于乙醇、水。由亞砷酸鈉、硫酸銅與乙酸反應,或由氧化銅與三氧化二砷在醋酸中回流加熱而得。用于制防污漆,作殺蟲劑、顏料、木材防腐劑等。
1.猶醋罐子。
1.指酸味的食物。
①事情的底細或結果(多用于‘見’后)究竟誰是冠軍,明天就見~。②明白;清楚問個~ㄧ且看下圖,便可~。③道理(多用于否定式)沒~的話ㄧ這個人好沒~,信口亂說。
1.分別校勘。
2.科舉時校閱試卷的各房官,也稱分校。
1.離別。
1.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明陶宗儀《輟耕錄.賢妻致貴》載,宋程鵬舉被虜于張萬戶家為奴,娶張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程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程逃亡。程疑妻受張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張,妻因此被張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程鞋一只,期望日后執此相見◇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①分散注意力;不專心孩子的功課叫家長~。②費心~勞神ㄧ這件事您多~吧。
1.形容十分掛念。
1.與地上分野相對應的星次。
1.猶言斤斤計較。
1.詳細分說;清楚,明白。
1.詳細分說。
1.分生肉。
1.分別巡行。
2.古時稱中央政權機構分設吏﹑禮﹑戶﹑兵﹑刑﹑工各部為"分行"。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五。
3.分開。
1.書法上指安排字體點畫和布置字﹑行之間關系的方法。字體的點畫有繁簡,結構也有大小﹑疏密﹑斜正。分行布白的要求,是使字的上下左右相互影響,相互聯系,以達到整幅分布穩稱。
1.亦作"分形連氣"。
2.謂呈現各種形態。
3.分離。
1.見"分形同氣"。
1.亦作"分形共氣"。
2.語出《呂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謂形體各別,氣息相通。形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十分密切◇亦用于兄弟間。
1.猶少許。
1.分別順序﹑次第。
1.辯白。
1.分別出巡。
2.指出巡的官員。
1.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稱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設立按察分司,其長官負責監督﹑巡察其所屬州﹑府﹑縣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況,謂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僉事等銜。清初仍之,乾隆時裁銜存官,代表巡撫分巡其地。
與某一電路串聯的導體的電阻。在總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在某一電路上串聯一個分壓電阻,將能起分壓的作用,一部分電壓將降在分壓電阻上,使該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減小。分壓電阻的阻值越大,分壓作用越明顯。在電流計線圈上串聯一個高阻值的分壓電阻,就能把電流計改裝成伏特表,量度較大的電壓。
1.分灶為炊。
1.亦作"分煙析生"。亦作"分家析產"。
2.謂分家。分割財產,各自過活。
1.見"分煙析產"。
1.翻臉。
1.將稻種播種于秧田中,待成苗后,分而插之,謂之分秧。
劃分的范圍;界限①政治~ㄧ思想~。
1.猶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