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峽四首 其四
誰開峽山寺,政要避世喧。
深潭無來路,斷崖有青天。
療饑摘山果,擊磬煩嶺猿。
人跡今擾擾,祗緣一漁船。
誰開峽山寺,政要避世喧。
深潭無來路,斷崖有青天。
療饑摘山果,擊磬煩嶺猿。
人跡今擾擾,祗緣一漁船。
是誰開辟了這峽山寺,正是為了避開塵世的喧囂。深潭四周無路可通,斷崖之上唯有一片青天。為解饑餓去采摘山間野果,敲擊磬聲引得嶺上猿猴煩叫。如今這里人來人往喧鬧紛擾,只因為那一只漁船的到來。
政:通“正”。
療饑:解除饑餓。
擊磬:敲擊磬這種樂器。
祗緣:只因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渴望遠離塵世紛擾的心境。當時社會或許較為喧囂,詩人在游歷清遠峽時,被峽山寺周邊的清幽環境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寧靜避世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不滿。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清遠峽的景色來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獨特感悟。
適向人間世,時復濟蒼生。度人初行滿,輔國亦功成。但念清微樂,誰忻下界榮。門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別君長久憶君頻,錦字封題與恨新。萬里開緘如見妾,料君不是薄情人。
鄉居新葺后,歸興邈難招。老去重離別,秋來添寂寥。云橫初送雁,渡淺未成橋。千里猶思駕,封圻幸不遙。
雨過東園坐,幽清生夏涼。日除梧竹影,風幔芰荷香。止渴烹新茗,扶衰簡舊方。鳴蟬在高樹,溽暑頓相忘。
巖石苔封蝌蚪文,秦皇塢外未曾焚。若教世世常能讀,何處青山不出云。
青春到白首,膠漆更他誰。話別水亭酒,斷章山驛詩。平生今地下,后死獨天涯。執紼萬官路,欲前筋力衰。
歐氏灰寒,孟家機暖,長念殷勤慈母。紫誥回鸞,金觴捕鯉,春暉待報難補。寫不盡、書鐙味,當年折菱處。歲華暮。問從來、雪饕冰坼,幾曾見、翠柏碧筠寒冱。莫作傲霜看,想人生、隨分為遇。玉樹庭階,喜承歡、更有謝絮。只披圖暗恨,我亦曾經荼苦。
負嵎妥尾兩蹄蹲,秋草斑斑見石根。雞犬已空人散久,猶張饞吻向荒村。
海屋添籌豸擁冠,壽星光映紫微寒。早來同甲誰相似,老去承恩古亦難。春向百花莊上滿,人從五老畫中看。列卿御史中書宅,莫道非熊夢已闌。
山勢行轉促,連峰相貫輸。窈然林莽中,乃復得坦途。青壁結煙靄,縹緲凌虛無。層阿秀嘉禾,下覆清水渠。夙志好幽僻,覽茲耳目娛。公車雖少延,顧盼忽已踰。安得鼓清瑟,日坐山之隅。
終朝流汗浹衣褠,悵望何時枕簟秋。作雨未成徒益熱,舉杯不醉更添愁。悲歌易水輕燕俠,對泣新亭笑楚囚。別有生涯君會否,煙波無際弄孤舟。赤日黃塵不自聊,泛溪且用沃枯焦。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風來酒力消。遠火微茫知夜績,長歌斷續認歸樵。扁舟不盡凌風興,卻著青鞋踏野橋。
夙昔綜文苑,委志赴明時。姓名誤通籍,六載乃于茲。棲遲兩遭刖,抱璞翻自疑。投策返故林,開徑剪茆茨。容膝諒可安,寧復較崇庳。北窗納遠岫,南榮列秀蕤。幽谷變時禽,芳塘漾碧漪。對此欣有悟,偃息忘其疲。倦鳥思安巢,豈不戀舊枝。云胡牽遠役,行與家山辭。云蘿恰相戀,猿鶴有馀悲。登堂慰慈母,且復念群兒。中饋久無人,寒燠誰當知。童仆三五輩,各各顧其私。居者自為歡,行者慘不怡。殘書粗檢點,琴劍莽無姿。敝絮足禦寒,裋褐固其宜。曰余嬰世網,業已謝耘耔。干世非長略,征途杳何之。自咤還自哂,書為同調貽。
十齡賦望岳,絕頂老始淩。艱難得休暇,矧挈同心朋。山云不成雨,為我祛炎蒸。循麓晞天門,疑無階可升。千盤萬級上,更有最上層。所歷柏松盡,巖巖但石棱。登封跡猶是,人世自谷陵。若為叩真宰?八表來填膺。
花向東華。柳向西華。逐春嬉,蠕蠕香車。欲吹觱栗,先鼓琵琶。喜人如云,酥如乳,酒如霞。西曲秦娃。南曲吳娃。與流鶯,婉轉平沙。漸喧便馬,將宿宮鴉。過兔兒溝,桃兒店,月兒家。
二氣工夫,河車搬入昆崙腦。世人誰曉。此是玄元道。存得陽精,年老身不老。三田飽。行功都了。拂袖游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