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客路奔波千里共,
世情冷煖兩心知。
水分云散金陵外,
明月清風何處期。
客路奔波千里共,
世情冷煖兩心知。
水分云散金陵外,
明月清風何處期。
你我在旅途上一同奔波了千里,世間人情的冷暖我們彼此心里都清楚。如今像水分離、云飄散一樣,在金陵城外分別,不知何時才能在明月清風下再次相聚。
客路:旅途。
冷煖:即冷暖,比喻人情世故。
金陵:今江蘇南京。
期:約定,期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金陵城外送別友人時所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現象,詩人與友人在奔波的旅途中結下情誼,分別時感慨萬千。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感悟。
月寒弄清琴
石齒鳴澗水
寥寥古音在
難入箏笛耳
鐘期渺秋江
停手子姑已
齊竽雜秦缶
乃傾市門倚
歸從柴桑人
醉漉春甕蟻
與客敲門野竹邊
蹇驢何許兀吟鞭
蒼頭不訪孤山鶴
素手空回剡曲船
書不療饑聊爾耳
酒能作病豈其然
曾留一則山中話
可問南湖雪后天
廬山誰與主文盟,
入得光芒北斗星。
筆可補天親奏賦,
芥如拾地久明經。
諸賢等是良眉白,
五色難迷老眼青。
來歲不妨連舉送,
編排詳定又彤庭。
酒醒山月欲侵樓,
小摘園蔬雪滿溝。
春入石爐然翠釜,
濤翻銀海走青虬。
十分脫出詩書味,
一色本來風露秋。
莫怪諸人難與語,
滿腔元只爛羊頭。
中秋明日是,
雨色半蒼厓。
無月可吾子,
有詩傾老懷。
人間棋局面,
身外酒生涯。
莫及邊頭事,
誰知濁與淮。
吾始過西齋,破于玉川屋。中有山澤癯,雪燈共夜讀。
秋聲入雨聽,手攜墻下竹。攜鋤??荒苔,寧甘食無肉。
今春初行鞭,稍覺風月肅。既成為詩喜,破奉起新筑。
舊聞君家猷,興寄尚幽獨。一日無此君,亦自憎面目。
君其幾代孫,秀色若可掬。萬事不掛口,翛然對寒玉。
城中寸金地,官舍迫林麓。曾微百肘寬,難雜以花木。尚遺一半何,留之與云宿。
釣蓑煙雨斷磯頭,
戀闕丹心付子牟。
腹有一丁長作祟,
背無三甲不封侯。
慣貧已識山林趣,
投老歸從造物游。
自笑骨寒癯似鶴,
忍饑猶未怯茶甌。
浪漫東西不自期,
此公猶有鬼神知。
江閩易地誰為祟,
晴雨在天皆及時。
年熟且從犀首飲,
宦情聊付虎頭癡。
舉杯試問樵溪月,
今世寧須我輩為。
冬雪不到地,春雪方連天。
山園亦珊瑚,暄暖亦已妍。
舒舒者丹荑,忽作凍猬拳。
寒燠固不齊,勿與時爭先。
山蟄驚塵已發聲,
移花移竹正忙生。
相成老子一春事,
只費天公幾日晴。
何以消憂惟酒可,
無能為役以詩鳴。
身其隠矣名安用,
寄語諸賢月旦評。
吾生如征鴻,歲月如脫兔。江上煙雨寒,花老春已暮。
肯辭白發親,我蓋坐貧故。文章未得力,儒冠豈余誤。
至能我輩人,未隨時俗惡。青燈竹窗底,健論時一吐。
風雷萬馬奔,滄溟百川赴。策名藉奉常,顏色若有迕。
堂堂湖海豪,豈供折腰具。欲于我乎館,西山美無度。謹勿袖笏來,恐犯西山怒。
水紋湘簟碧云廚
從舊詩窮一例無
豹腳群飛相料理
麈毛并落不支吾
泠然欲作乘風興
老去誰臨卻暑圖
付與北窗黃葛帳
逍遙略與世人俱
七十行年戴石屏
同時諸老各凋零
扁舟歸去自漁舍
冷骨秋來更鶴形
天地無情頭盡白
江山有分眼終青
剡溪定有人乘興
月下柴門不用扃
柳邊又報瑞蓮開,
持與南薰討論來。
君子花寧兒女態,
隠居人豈艷陽才。
一經在昔曾雙薦,
三世于今不異財。
自有老天知我在,
草塘晚泛亦佳哉。
有客夜鼓龍門琴,風露漠漠侵秋庭。妙彈幽響落指外,此意難以兩耳聽。
參橫斗轉四山寂,但聞別鶴之夜怨,離鸞之晨吟。挐音誰適鳴滄浪,寅緣葦間情衋傷。
忽然浩嘆聲軒昂,二十八宿俱韜藏。少焉月出流寒光,但見山蒼蒼兮江泱泱。
爾乃舂容大篇,寂寞短章。謬攸一笑天所吝,亦恐此樂不可常。
吾當為君譜入渭陽操,莫彈履霜似傷孝。碧桐翠竹夜生寒,折楊皇華何足道。
人生百年幾今夕,我思古人心忽忽。黃金擬鑄鐘子期,此言每墮槐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