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了殘經贊
是甚經,欠翻譯。
用盡心,看不出。
看得出,月掛松梢,煙籠蘚石。
是甚經,欠翻譯。
用盡心,看不出。
看得出,月掛松梢,煙籠蘚石。
這是什么經啊,還沒翻譯過來。我費盡心思,也看不明白。要是能看明白,就會像看到明月掛在松樹枝頭,煙霧籠罩著長滿苔蘚的石頭那樣清晰。
是甚經:這是什么經。
欠翻譯:還沒有翻譯,這里表示難以理解經文意思。
蘚石:長滿苔蘚的石頭。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作者在研讀經文時,遇到理解困難,在某一夜晚看到眼前景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經文的理解困境展開。以直白語言和生動景象,展現出思考與感悟,在文學上別具一格,以質樸之語傳遞深刻思考。
我謂君才似楚騷,文章自可作清曹。
但持古道徐而待,莫顧時人毀與褒。
水以源深流自遠,竹因根老節彌高。
如今且作東山臥,萬事紛紛比一毛。
老懷秋思各思山,綠髪兒童事事閑。
感物但搔頭上雪,呼人莫笑鏡中顏。
籃輿自可來嘗酒,芒屐猶能去渡關。
玉井有花高百尺,秦王宮女許誰攀。
庾郎醞藉本仙材,適自王家池上回。
楊柳風前紅蠟炬,芙蓉香畔白髯顋。
便搖健筆揮詩藁,仍替衰翁倒酒罍。
說與泗州倪發勾,夢隨淮水向東來。
道傍有無車馬通,朝復莫兮秋且冬。
草頭半折木已空,鳥啄噤兮霜與風。
白鷗肚上殘日紅,一丘莽蒼黃昏中。
亦有松陵怨詩否,此時誰訪談玄翁。
一從縉笏垂紳后,所至官曹不茍拘。
皓首積成高世義,赤心傾在逆鱗書。
溫如冬日人之望,嚴載秋霜使者車。
以愛以威無不濟,恩從城市入田廬。
世閑詩淡鄭云叟,壽且安寧陶隠居。
愛酒自開浮蟻甕,耽詩如好換鵝書。
籜冠戴后搘笻竹,鶴氅披來控鯉魚。
學作蓬萊吟醉客,何須駟馬駕安車。
喜陪詩伯尋幽去,從此風騷覺有神。
明代應無高遯士,奇峰盡屬苦吟人。
欲名地巧題難得,卻恨圖經說未真。
回想天童山迤邐,更多形勝亦非倫。
馬上雞初唱,天涯星未稀。
驚風時墜笠,零露暗沾衣。
山下疏鐘發,林梢獨鳥飛。
遠峰煙靄淡,迤邐見朝暉。
越艷吳姿總一般,嬌鶑之外孰相干。
雖同交甫江邊見,不似劉郎洞里看。
未必解爭春帝寵,卻應同笑月娥寒。
阿誰能伴詩人醉,不惜紅綃與萬端。
寒梅雖淡薄,乃是物之珍。天與離群性,花前獨步春。
江臯多冒雪,山路不逢人。根本蟠雖久,花趺長自新。
妖姿雖共處,正色愿相鄰。縱使紅為飾,何如素是真。
北人殊未識,南國見何頻。須假東風力,春香到紫宸。
丹書一下人神慶,美矣先朝貴孟公。
能與百王興漏典,長令萬國仰遺風。
躬為獨行生無祿,道配彌高祭有宮。
孰謂闊迂窮至死,正而窮勝枉而通。
一謝芳菲更不還,誰何嬌步獨盤桓。
雖于物態為難有,卻是時情總易闌。
日曬香肌難避暑,雪濡粉面亦禁寒。
等閑莫使人知處,長與詩家醉后看。
伏讀憑欄意,私心輒慨然。
圣徒須企圣,賢黨必思賢。
主上方高枕,民閑正息肩。
使君當自逸,治狀已光前。
節用黃金詔紫泥,皇華仍賦使臣詩。
三千里路爭迎送,五十州官待指揮。
盡解累囚南到日,卻尋急傳北歸時。
趣裝亦有明珠否,八樹成林桂一枝。
老掾成迂闊,彌年信不通。
白頭負高義,病眼想清風。
奉使更三節,題名在兩宮。
有人能舉類,舊德起淮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