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智俱侍者生日戲作此授之
與佛同生月,猶遲十八朝。
參禪唯自肯,求法轉相遼。
谷響千斤重,虛空五采描。
布毛吹起處,豁爾萬緣消。
與佛同生月,猶遲十八朝。
參禪唯自肯,求法轉相遼。
谷響千斤重,虛空五采描。
布毛吹起處,豁爾萬緣消。
你和佛祖出生在同一個月份,只是晚了十八天。參禪要自我肯定,求法卻越發渺茫。山谷回聲似有千斤重,在虛空中描繪五彩。當布毛被吹起的時候,一下子所有的塵緣都消散了。
十八朝:十八天。
自肯:自我肯定、自我認可。
轉相遼:越發遙遠。
谷響:山谷的回聲。
布毛吹起處:禪宗典故,有僧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祖師吹布毛,此處寓意超脫塵俗的契機。
豁爾:一下子、突然。
萬緣:指一切塵緣、俗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看,當時可能處于禪宗思想盛行的時期,作者在為智俱侍者生日時,以詩的形式向其傳達參禪求法的感悟和期許,表達對其修行的一種引導。
這首詩主旨圍繞參禪求法,強調自我覺悟和超脫塵緣。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以簡潔語言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禪宗詩歌的特色。
野居聊自適,魚鳥欲相忘。枕轉來山翠,簾開得水光。汀花依鷺出,堤草入秋長。擬約豪吟客,湖頭坐晚涼。
才出汀州百里馀,廣南風景一時俱。兒童著屐行花底,老媼搖船傍岸隅。燒后黃花山瑣碎,雨中枯草路崎嶇。錦鱗不識鄉關近,只管吞鉤不遞書。
卻請和尚道,三世諸佛也靠倒。釋迦師,凈名老,毗耶摩竭心相照。倦鶴夜移巢,靈蛇寒入草,正偏轉側兮妙圓兼到。
才得江南第一春,竹籬茅舍便精神。百花頭上無相識,只有東風是故人。
風料峭,月冥濛。波生前渡碧,花謝去年紅。西樓一夜聽鶗鴂,春盡重簾閒夢中。
吁嗟嗟,我之與子交兮,子如日兮月如我。未望兮而日在其右,既望兮而日在其左。左與右兮其皆溯日以為明,離日須臾兮月誠不可。日以月為其命兮,日得月而天下有水。月以日為性兮,月得日而天下有火。兩相濟兮以長生,與天地不墮。
爐煙裊裊眾香焚,春草青袍兩面分。行到幔亭張樂地,虹橋錯認武夷君。
舊日三賢廟,先生痛劇秦。門荒人物改,愁煞渡江人。
真工造化豈容私,拙者為謀亦甚微。安樂窩深初起后,太和湯釅半醺時。長年國里籃舁往,永熟鄉中杖策歸。身似升平無一事,數莖髭白任風吹。老年軀體索溫存,安樂窩中別有春。萬事去心閑偃仰,四支由我任舒伸。庭花盛處涼鋪簟,檐雪飛時軟布裀。誰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濟自家身。有物輕醇號太和,半醺中最得春多。靈丹換骨還如否,白日升天似得么。盡快意時仍起舞,到忘言處只謳歌。賓朋莫怪無拘檢,真樂攻心不奈何。相招相勸飲流霞,鬢亂秋霜發亂華。所記莫非前甲子,凡經多是老官家。共誇今日重孫過,更說當時舊事呀。言語丁寧有情味,后生無笑太周遮。生來未始事田疇,無歲無時長有秋。隨分杯盤俱是樂,等閑池館便成游。風花雪月千金子,水竹云山萬戶侯。欲俟河清人壽幾,兩眉能著幾多愁。
樹外朱扉映水田,風光端屬隱居年。鶴知人意偕童舞,花戀春光學柳眠。當席按歌頻寄調,分題倚和動連篇。山靈更識留賓意,會遣飛流作醴泉。
島外晴川練光,花底清流錦色。漱馀磯畔潺湲,洗盡胸中荊棘。
江鄉早歲識奇才,萬里驅馳薊北來。護印暫辭王相府,寧親還上令公臺。家傳舊業書連屋,壽介新年酒滿杯。二月官河冰解凍,放船莫待檄相催。
人生塵土不可耐,天上高寒定自嘉。但約麻姑擘麟脯,莫尋句漏問丹砂。
肉團無主,空劫有家。清白十分活計,丕平一段生涯。月戶風高兮云凝古路,星河浪靜兮夜泛靈槎。唯心成萬法,化佛現千華。快須拽鼻回香象,切忌當頭觸死蛇。
金作掃帚玉作把,凈掃殿屋迎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