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饑甚六月一雨頗慰
雨余燈火坐茅齋,此夕田家有好懷。
造物心終扶畎畝,蒼生命已墮顛崖。
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入淮。
貞觀三錢誰復識,擁衣數起望臺階。
雨余燈火坐茅齋,此夕田家有好懷。
造物心終扶畎畝,蒼生命已墮顛崖。
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入淮。
貞觀三錢誰復識,擁衣數起望臺階。
雨后坐在點著燈火的茅齋里,這個晚上農家有了好心情。上天終究還是眷顧農田的,可百姓的命運已陷入絕境。從燕山漕運糧食開始航海運輸,浙江一帶百姓半數遷家到淮河地區。像貞觀年間三錢買一斗米的盛世誰還記得,我裹著衣服多次起身望著臺階外。
雨余:雨后。
好懷:好心情。
造物:上天。畎畝:田地。
顛崖:絕境。
燕山:今北京市一帶。漕粟:通過水路運輸的糧食。
貞觀三錢:貞觀年間物價低,一斗米只需三錢。
擁衣:裹著衣服。臺階:室外的臺階。
此詩創作于浙江中部發生嚴重饑荒之時。當時百姓生活困苦,大量遷移,社會動蕩不安。詩人目睹這一慘狀,懷著對百姓的同情和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浙江饑荒的社會現實,表達對百姓的同情。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社會民生的佳作,讓后人了解當時百姓的艱難處境。
鰣魚初上荻苗肥,潦倒江亭濁酒卮。
授簡正逢懸塵后,論心長憶碎壺時。
共期夜氣雙龍合,無恨波光獨鳥飛。
莫向天涯惜離別,同棲曾擬上林枝。
亂后辭家及暮春
蕭蕭行李出江濱
桃花雨暗煙村路
楊柳風寒野渡人
流水有情時自繞
碧山無主轉相親
廿年塵世三蒙難
一度窮途一愴神
燭樹蠟煙微。
花袍白馬來時。
天吳移海綠塵飛。
日夕靈風滿旗。
濕霧冥冥斑竹院。
野鴉如陣回旋。
帝子不歸秋晚。
單衾沈夢銅輦。
水殿風清急景斜,
靈君初下五云車。
碧羅寶扇雙題字,
記是誰人詠落花。
芳晨誰共一壺傾,
片月孤臣相對清。
風里蕭疏多白發,
樹間淅瀝有秋聲。
梅花羌笛催詩思,
遠杵寒砧動客情。
極目凄然懷故里,
高堂何日奉瑤觥。
玉恙經秋輾轉深,
上池清水漬羅衾。
莫緣知己真披膽,
可是吟詩欲嘔心。
魚目那堪通夜醒,
犀株枉自辟寒簪。
黃花慢想傾城顧,
病過荷花直到今。
臣心似水定風幡,兼有文章報國恩。
手筆共推燕許在,韜鈐總賴范韓存。
金繒前事悲南渡,鎖鑰何人任北門。
畢竟圣朝皇極建,德威已足靖邊屯。
浮生不實為輕忽,衲服深藏奇異骨。
非是塵中不染塵,焉得物外通無物。
共語難兮情兀兀,獨自行時輕拂拂。
一點刀圭五彩生,飛丹走入神仙窟。
遙憐牛渚磯,柳帶拖春綠。
歸思無時闌,斷弦聲自續。
更聽漁父吟,悠揚寫心曲。
何日效斯人,煙波洗雙足。
二月春風散麴塵
波光如鏡草如茵
桃花扇子都零落
忍憶秦淮舊日春
每嘆公知我,
垂恩及父兄。
逢人說名姓,
會面寫平生。
近別無雙鯉,
傷懷忽九京。
翟公門下客,
誓不負交情。
彩云間。正西瑤阿母,初駐非煙。曉空吹靜,暑氣清度薰弦。母儀萬國,配帝德、直切天垣。陰化從此俱宣。六宮內壺,欣拜新班。
況是關雎詠懿美,奉東朝晨夕,甘旨芳鮮。上膺慈訓,下齊海宇均歡。坤寧暇日,慶盛旦、且款芳筵。永贊二圣當天。雍和化洽,億萬新年。
陰崖不可狀,作意露奇熊。
回峰互相抱,環巘遙作對。
初排雁行斜,忽作蠲飛退。
枯松偃鱗甲,怪石羅細碎。
仰見雙鳥過,上有片云礙。
鑿幽始前人,尋險自我輩。
一徑繞羊腸,夕陽在牛背。
擔板漢,沒拘束。
餓死首陽山,誓不食周粟。
數竿瀟灑出蓬萊,共道仙人手自栽。涼月滿庭閑玩處,翛翛疑有鳳凰來。
貌得瑯玕真妙絕,清陰恍若飛霜雪。誰能裁作紫鸞簫,吹碎鳳凰臺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