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
既雨山色晴轉佳,望洋雪色脂麻花。
白云無邊鳥聲暮,目斷遠水明殘霞。
流螢飛出衰草叢,宿鵲走上枯松丫。
行人路上暗回首,月下獨對溪頭沙。
既雨山色晴轉佳,望洋雪色脂麻花。
白云無邊鳥聲暮,目斷遠水明殘霞。
流螢飛出衰草叢,宿鵲走上枯松丫。
行人路上暗回首,月下獨對溪頭沙。
雨停后山色在晴朗中愈發秀麗,遠望那片白色好似雪,又像脂麻花。白云茫茫無邊無際,鳥聲在暮色中響起,極目遠眺,遠處的水面被殘霞映得明亮。流螢從衰敗的草叢中飛出,歸巢的喜鵲跳到枯松的枝丫上。行人在途中暗暗回首,在月光下獨自面對溪頭的沙地。
望洋:形容遼闊廣大的樣子。
目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宿鵲:歸巢棲息的喜鵲。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旅途中,于常山道上經歷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心境有些寂寥,在旅途的奔波中對周圍環境有了獨特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常山道中雨后的景色,突出了環境的清幽與孤寂。其特點是寫景細膩,通過多種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梅好惟嫌淡濘,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鳳皇池。酒入瓊肌半醉。
東閣詩情易動,南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回首蘇臺幾舊盟,春華秋實各蜚聲。
光陰原似駒馳隙,世事真如棋在枰。
老驥雄心嗟伏櫪,男兒偉業問屠鯨。
澄清孟博今何有,未許蹉跎負此生。
歲晚節自抱,足見有心哉。
游人從何處,帶得春風來。
縱賞梅園彼一時,枝頭往往掛參旗。
可憐鐵漢今衰颯,榾柮爐邊自鍛詩。
不見淵明面,淵明心可見。
問何以見之,老菊耐霜霰。
尚欲招祖謝,豈不鄙湛羨。
市朝紛屠剝,祿位甘茍賤。
高舉能免此,學陶亦云善。
美人洵無度,山川險且深。輕辌前導翔,輜乘從湛湛。
結宇樹申椒,菌桂藹成林。羅幬掛曲瓊,寶瑟流哀音。
道阻莫從之,因風托微吟。白璧欲投誠,青蠅驚我心。
愧無黃鵠翰,空悲商與參。袖中金錯力,遲回歲將陰。
因思湘妃嘆,重華不可尋。
體兼正變古風詩,
胡帝胡天更見之。
從此再開詩世界,
五洲萬國著宮詞。
鑠金飛火燎長空,獨坐攤書一室中。
幾片云生伏日雨,半簾花落晚窗風。
綠陰滿地來幽蝶,霞色遙天沒彩虹。
溽暑漸消涼意遠,無端秋思碧煙叢。
曾醉荷筒泛綠潮,吳姬歌舞笑相邀。風飄輕袂香初冷,雨褪殘妝魂未招。潭比薛濤花作岸,坡連蘇小玉為橋。猿啼巫峽青青冢,裘馬王孫不憚遙。
河漢橋成悵別離,縈懷到處憶蛾眉。舞疑蝶粉翻花徑,曲似鶯簧喚柳枝。妝匣半留新翡翠,鏡臺猶冷舊胭脂。可憐艷骨埋香土,莫惜黃金買篆碑。
帆指瀟湘去,其如風雨何?
秋聲岳陽樹,寒色洞庭波。
欸乃漁歌起,微茫雁影過。
昔賢臨望外,觸緒感懷多。
白雪非眾聽,夜光忌暗投。
古來不識察,浪自生百憂。
三月楚國淚,千年郢中樓。
無因杭一葦,濁水拍天流。
淩云妙筆制心裁,香案趨班躋上臺。
文藻空山常照眼,肝腸劫火豈成灰。
枯桐入灶枉留尾,玄鶴升天不復胎。
拋我衰殘徒吊影,八哀詠罷更添哀。
去歲無田種,
今春乏酒材。
從他花鳥笑,
佯醉臥樓臺。
清修二師持遠徒,麻衣草座深山居。
心如蓮花不著水,身似孤云行太虛。
記得茅堂明月夕,同汲寒泉煮白石。
多年不見擬相尋,秋風落葉迷行跡。
千年一度見河清,看畫令人憶太平。不是當年培養力,諸公那得共登瀛。
鈴索無聲晝漏稀,宮袍一色換朝衣。院門不鎖松花落,知是鑾坡進講歸。